孟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堂茶香伴读
茶香飘进教室的那一刻
上课铃响过,孟州实验中学高二(3)班的同学们没有急着翻开课本,而是不约而同地从书包里取出各自的茶杯。玻璃杯里茶叶缓缓舒展,茉莉花的清甜混着绿茶的鲜爽在教室里弥漫开来。坐在窗边的李雯轻轻吹开浮叶,抿了一口自家炒制的毛尖:“以前上午容易犯困,现在喝着茶听讲,精神头足多了。”
这个变化要从本学期初说起。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学生们春困秋乏的现象特别普遍,尤其在下午第一节课,将近叁分之一的学生会打瞌睡。有次班会讨论如何提神,学习委员陈明提到他爷爷每天喝茶精神矍铄,这个偶然的提议竟让大家跃跃欲试。
起初只是几个学生自带茶叶,后来逐渐演变成全班参与。让人意外的是,校长偶然路过教室闻到茶香,非但没有制止,反而饶有兴致地走进来和同学们讨论起不同茶叶的特点。那天下课后,校长办公室送来了一套茶具和几包本地茶园捐赠的孟州炒青。
如今走进他们的教室,窗台边整齐排列着形态各异的茶杯,俨然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角。班长张涛的紫砂壶是爷爷送的生日礼物;文艺委员小雨收集了不同造型的玻璃杯,根据不同心情选择使用;就连最调皮的男生王浩,也认真地在杯子上贴了写着自己名字的标签。
语文老师巧妙地将茶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结合起来。讲陆羽的《茶经》时,她让同学们带着自己泡的茶,边品边读:“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往日枯燥的文言文突然变得生动起来。历史课上谈到茶马古道,老师带来普洱茶饼让大家传看,那股陈香让学生们对这条古代贸易路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变化在悄然发生。物理课代表刘颖发现:“做题卡壳时喝口茶,深呼吸一下,往往能跳出思维定式。”她的成绩从班级中游稳步提升到了前十。更让老师们欣慰的是,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明显改善,同学们注意力更集中,连课堂讨论都更有深度了。
当然也有小插曲。有次数学测验,李磊泡的茶太浓,结果心跳加快无法专心做题。这事儿在班会上被热烈讨论,大家达成了“宜淡不宜浓”的共识。还有同学专门查阅资料,整理出不同体质适合的茶类,做成海报贴在教室后方。
教师办公室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看着学生们对茶文化如此热衷,几位老师也开始在办公室里摆上了茶杯。班主任王老师笑着抿了口茶:“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学生很远,现在看着他们能静心品茶、专注学习,才发现是我们把教育想复杂了。”
窗外,梧桐叶悄然飘落,教室里茶香氤氲。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着函数图像,台下传来杯盖轻碰的细响。在这片融合了书香与茶香的空间里,孟州这群学子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不需要太多言语,那份专注与宁静,已然诠释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