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怎么约附近学校的,梅州如何认识学校附近的人
最近老有朋友悄悄问我,在梅州想认识学校附近的同龄人该怎么着手?这个问题还挺实际的,毕竟谁不想多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呢。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有点无从下手。毕竟直接去校门口搭讪肯定不合适,说不定还会被当成奇怪的人。后来慢慢摸索出几个靠谱的方法,发现这事儿其实没想象中那么难。
从共同爱好切入最自然
梅州不少大学周边都有针对学生的活动场所。比如嘉应学院附近就有几个挺不错的书吧和咖啡厅,周末经常举办读书分享会或者电影沙龙。这些地方氛围轻松,每个人都是冲着兴趣来的,搭话聊天都显得特别自然。我有个朋友就是在羽毛球馆认识了现在经常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从讨论握拍姿势开始聊起,慢慢就成了固定球友。
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结识的朋友才有共同语言。假装喜欢某个领域反而容易露馅,到时候更尴尬。
善用本地社群资源
现在微信里有很多梅州本地的兴趣群组,摄影、徒步、美食探店什么的都有。这些群里经常有人组织线下聚会,而且参与者大多是本地年轻人,包括不少学生。我加过一个梅州老街摄影群,群里每周都有人约拍,从客家建筑到街边小吃,边拍边聊特别惬意。
不过要提醒的是,参加这类活动最好选择白天在公共场合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刚开始最好约上朋友一起去,互相有个照应。
说到梅州怎么约附近学校的同龄人,其实最重要的是心态要放松。太着急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别有目的。把重点放在享受活动本身,顺其自然地交流,关系反而更容易水到渠成。
现在很多商场里都有手工顿滨驰工作室,做陶艺、皮具或者烘焙的那种。这些地方经常能看到结伴而来的学生,找个由头请教技巧,或者夸赞对方的作品,都是很自然的破冰方式。上次我在做皮具钱包时,隔壁座的同学就很热心地教我怎么打磨边缘,后来还互相加了微信交流心得。
从线上到线下的过渡
有时候在本地论坛或者贴吧看到有人组队玩桌游、爬山,如果时间合适我也会报名参加。这类活动通常都有明确主题,不会让人感到突兀。记得有次去泮坑风景区徒步,队伍里刚好有几个附近学校的学生,一路上聊客家山歌、聊梅州腌面,五公里的山路走下来一点儿都不累。
现在想想,在梅州认识学校附近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和真诚的态度。不要抱着太强的目的性,把每次相遇都当成结识新朋友的机会。毕竟人际关系就像煲汤,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对了,最近发现各个学校的公告栏偶尔也会张贴一些对外开放的讲座或活动信息,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上次就去听了个对于客家文化的讲座,结束后大家还建了个微信群继续讨论呢。
其实无论通过什么方式,真诚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与其纠结怎么约人,不如先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在享受爱好的过程中,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出现。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