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泄火的小巷子,怀化清心小径
怀化这座小城,总藏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天心里燥得厉害,骑车拐进了一条从没注意过的小巷。青石板路坑坑洼洼的,墙头探出几枝半枯的叁角梅,倒是别有味道。
巷子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阳光从屋檐缝隙漏下来,在地上拼出零碎的光斑。走着走着,听见吱呀吱呀的摇椅声,是个白发老伯在自家门口编竹篮,手法熟练得像在弹琴。他抬头看了看我,没说话,继续手上的活儿。奇怪的是,光是看着竹篾在他指间翻飞,心里那团火气就消了些。
偶遇清心小径
再往前是个岔路口,左边继续是窄巷,右边立着块木牌,用毛笔写着“清心小径”四个字。这名字起得真妙,我忍不住拐了进去。这里更安静了,墙根长着厚厚的青苔,空气里有股潮湿的草木香。
路边有户人家敞着院门,能看到院里那口老井。井沿被磨得发亮,旁边放着木桶和麻绳。我站在门口犹豫时,屋里走出个大婶,笑着说:“要打水就自己来,井水凉快着呢。”我笨拙地摇了桶水上来,捧起来洗了把脸,凉意从脸颊直透到心里去。
这大概就是怀化泄火的小巷子最神奇的地方——你不用说什么,街上的人们都懂。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递上一瓢凉水。
巷子深处有家剃头铺子,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那把剃刀在布上来回打磨的声音,沙沙的,听着特别解压。我站在窗外看了会儿,老师傅透过玻璃冲我点点头,继续专注手里的活儿。这种老手艺人的从容,比什么心灵鸡汤都管用。
继续往前走,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是街角老婆婆在炸糖油粑粑,她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喝奶茶,哪晓得我们这老味道。”我买了一个,外脆里糯,甜得恰到好处。站在巷口慢慢吃着,看着夕阳把整条巷子染成暖黄色。
往回走的时候,又经过那个清心小径的路牌。忽然明白,所谓的“泄火”,不是要把情绪压下去,而是给心里腾出块地方,让它慢慢平静下来。这条小巷子像个老朋友,静静地等在那里,等你需要的时候,给你片刻安宁。
离开时老伯的竹篮已经编好了,他正把它挂在门边。那只篮子空空的,却又像装满了什么。我心里忽然轻松了许多,连巷口吹来的风都觉得格外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