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乳山一带200元的感情还有吗

发布时间:2025-11-03 15:54:23 来源:原创内容

路过乳山银滩那片海景房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老张前年在这里买的那个小套间。当时他拍着我肩膀说:“这地方啥都好,就是晚上太安静。”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摸出烟盒递我一支,“你说现在这年头,还能不能找到那种不图房子不图车,就冲着你这人来的感情?”

我盯着远处那些亮着零星灯光的阳台发愣。当年打工潮刚兴起时,很多老乡从这儿出发去韩国日本,码头上总能看到抱着孩子送别的女人。老李媳妇就是在码头边摆摊时认识他的,后来老李在国外寄了叁年工资,回来就开了镇上第一家海鲜酒楼。他常念叨:“那会儿她连我住工棚还是楼房都不晓得,就看中我肯吃苦。”

现在银滩的游客中心盖得气派,停车场停满了周边省份来的自驾车。巷子口卖海蛎饼的大姐边擦汗边笑:“现在小年轻处对象,先问在青岛有没有婚房。”她铁铲在锅里划拉两下,“前阵子有个小伙天天带姑娘来吃饼,后来听说在威海买了公寓,再没见着人影。”

去年在养殖场帮忙时认识个九零后小伙,他对象家里非要二十万彩礼。那阵子他白天收牡蛎晚上开网约车,有回凌晨叁点给我发语音,背景音是海浪声:“叔,我算看明白了,现在感情都得用人民币标价。”他苦笑着补充,“连乳山这边都这行情了。”

不过也不是全都这样。海边民宿老板女儿去年嫁了个做自媒体的小伙子,两人用叁个月把旧渔船改成网红咖啡厅。新娘穿着帆布鞋结婚,捧花是路边摘的狗尾巴草。她爸现在提起还咧嘴:“俩孩子银行卡加起来不到五万,天天乐得跟捡了海参似的。”

水产市场老陈两口子守了叁十年摊子,皱纹里都藏着盐粒。有次找零钱时老陈突然说:“我俩结婚那会儿,全部家当就二百块。”他老伴正在捆螃蟹,头也不抬地接话:“现在你给我两万也没那时高兴。”塑料绳在她手上灵巧地转着圈,勒进青色的蟹壳里。

黄昏时我又走到老张那个小区,健身区有几个老太太在闲聊。穿红马甲的奶奶晃着秋千:“我家闺女相亲自带计算器,算对方公积金能贷多少年。”旁边卷发阿姨把拐杖往沙地里顿了顿:“我们那代人,二百块钱能过一年,感情比现在这房价实在。”

晚霞把海面染成橘子色的时候,我看见滩涂上有对年轻人在捡贝壳。姑娘的裙摆被海风吹得鼓起来,小伙子正把脱下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塑料桶在他们脚边摇晃,里面装着半桶花蛤和小螃蟹。或许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那些不需要标价的温暖,还像潮汐般日复一日地涌动着。

海鲜大排档的霓虹灯接连亮起来,有个姑娘举着手机在直播:“家人们看这是乳山生蚝,爱情就像这蒜蓉配方...”她身后那桌情侣正在互相擦沾到酱汁的嘴角,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她们交迭的手影。浪花拍在防波堤上碎成白沫,复又聚拢成新的波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