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学生品茶工作室,学生茶艺交流空间

发布时间:2025-11-03 00:51:17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路过学校后街,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店——东莞学生品茶工作室。说它是工作室吧,倒更像是个让人放松的小天地。门口挂着的手写木牌上,除了店名还多了行小字:学生茶艺交流空间。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泡功夫茶的模样,茶香能把整条巷子都染得透透的。

推门进去时风铃叮咚响,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坐在长条茶桌前。穿亚麻衬衫的店主刚冲好一泡凤凰单丛,蜜兰香的雾气慢悠悠飘过来。有人捧着青瓷杯小心啜饮,有人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我们这儿不卖奶茶哦,”店主笑着眨眨眼,“但能找到八十多种原叶茶。”

茶碗里的大学生活

第二次去是个下雨的周四下午,窗玻璃上挂满雨珠。角落里有女生在翻《茶经》,纸页边角已经起毛了。她说大二时选修茶文化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宿舍囤了七八个茶罐,室友都说我提前过退休生活。”说着掏出自己养了两年的紫砂壶,壶身温润得像块暖玉。

茶台上正在举行每月一次的盲品会。蒙着眼睛的男生抿了口茶汤,眉头皱成小山:“像是漳平水仙...但又有奶香?”揭开盖碗那刻全场欢呼,原来是台湾金萱。这类茶会成了东莞学生品茶工作室的固定节目,总有人带着家乡特产来分享——安溪的铁观音,福鼎的白牡丹,甚至还有同学家里自焙的野茶。

最让我惊讶的是染蓝头发的电竞社社长。他带着机械键盘来泡茶,说练出了“肌肉记忆”:“现在右手切屏左手注水,社团赛中场休息都能喝上现泡普洱。”茶艺与年轻爱好的碰撞,在这方空间里显得格外自然。

茶香连接的故事

常来的小陈有套独创的“情绪选茶法”:开心时喝碧潭飘雪,忧郁时泡正山小种,考前必备浓香铁观音。她转动着建盏说:“比起奶茶店的糖分轰炸,这里更像情绪加油站。”盏底那只曜变天目纹,随着茶汤晃动宛如星河。

店主曾接待过特别害羞的新生。那孩子连续叁周都坐相同位置,只点最便宜的茉莉花茶。直到某天她突然问:“能教我用盖碗吗?”现在已是茶艺表演队的主力。这种转变让人相信,每个茶杯里都可能藏着未被发现的勇气。

临近学期末时,这里变成流动的自习室。总能看到边复习边守着小茶炉的身影,咕嘟咕嘟的煮水声里混着书页翻动声。有次遇见经济系学生在讨论案例,桌上摊着报表,手边却摆着整套茶具:“用煮茶的时间捋顺思路,比干耗着高效多了。”

暮春时节工作室组织茶山行,二十多人浩浩荡荡去了潮州。照片墙上的他们戴着斗笠采茶,在焙茶房被热气熏红脸颊。带回来的凤凰单丛分装成小包,标签手写着“2023春·乌岽山”,成了这个学生茶艺交流空间最珍贵的纪念。

玻璃罐里的茶叶渐渐见底,又不断被新来的故事填满。当奶茶店在街头巷尾更迭换代时,这间工作室始终亮着暖黄的灯。或许年轻人想要的,从来不只是解渴的饮品,而是让生活慢下来的某个瞬间——比如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时,忽然读懂“一期一会”的意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