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火车站小巷子,汉中车站附近小街巷

发布时间:2025-11-02 22:31:35 来源:原创内容

那些年走过的车站小巷

提起汉中火车站小巷子,很多本地人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条紧挨着车站的小街巷,窄得只能容两叁人并排走,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我记得第一次路过时,还差点错过那个不起眼的巷口——它就藏在车站广场东侧那排香樟树后面,像怕被人发现似的。

巷口王师傅的修鞋摊摆了二十多年。他那台老式补鞋机咔嗒咔嗒的声响,和火车站广播声混在一起,成了这条巷子特有的背景音。有次我去补鞋跟,他边敲打鞋底边说:“你看这巷子,看着旧,可啥都有。”这话不假,往前再走几步,就能闻到李阿姨家粥铺飘来的米香。

要说这汉中车站附近小街巷最热闹的,还得是傍晚五六点。下班的、赶车的、放学的都往这儿涌。卖菜大嫂的叁轮车堵在巷子中间,后面等着通过的电动车不停按喇叭,声音尖锐得能掀翻屋顶。可奇怪的是,从来没人真生气——卖菜的大嫂会赔着笑加快动作,等不及的人索性熄了火,下车买根玉米边啃边等。

巷子中段有家旧书店,门脸小得像个邮票。老板老周总是在躺椅上打盹,门上的铃铛响了才懒洋洋睁眼。书架间的过道窄得转身都难,可那些泛黄的书页里,藏着不少外地淘书人眼里的宝贝。去年冬天,我还在他那找到本绝版的汉中地方志。

最让人惦记的是巷尾那家热面皮。老板娘手法利索,舀米浆、上蒸笼、切条、浇调料,动作行云流水。她家的辣椒油是祖传配方,吃完嘴唇发麻,却忍不住想再来一碗。常能看到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赶车前专门绕过来,站着呼噜噜吃完,抹着嘴心满意足地离开。

其实细想起来,这条汉中火车站小巷子就像个微缩的人生舞台。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巷口租个小单间,每天清晨挤在早点摊前买豆浆油条;中年夫妇守着开了十几年的杂货铺,晚上收摊时把遮阳篷摇得哗哗响;还有那些坐在巷子石阶上歇脚的老人,看着来往行人,眼神里全是故事。

去年听说这片要改造,我心里咯噔一下。再去看时,巷子确实整洁了不少,青石板换成了水泥砖,乱拉的电线也埋进了地下。王师傅的修鞋摊挪到了街角的小门面里,李阿姨的粥铺挂上了统一的招牌。变敞亮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不过前两天路过,发现巷子东头又冒出几家新铺子。做汉中梆梆面的小哥系着蓝布围裙,正有节奏地敲打着面团。声音穿越半条巷子,和远处火车的汽笛声一唱一和。我突然觉得,这条汉中车站附近小街巷的生命力,或许比我们想象的都要顽强。

如今每次从火车站出来,我还是习惯性地往巷子里拐。不一定非要买什么,就是喜欢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铺面间走走停停。夕阳斜照进窄巷,把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或许这样的街巷,终究会成为城市记忆里最柔软的那部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