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蚕蚕附近人约的优缺点,同城社交功能利弊
最近和朋友聊天,说现在用蚕蚕附近的人功能约同城见面,好像挺普遍的。这让我想起咱们这开平,用这个功能的人也不少。这东西吧,用起来确实方便,但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你说它到底是好是坏呢?咱们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个。
指尖上的邻里社交圈
先说优点,那确实是方便。你想想,以前想认识个同城的新朋友多难啊。现在手机拿出来,点开“附近的人”,刷刷几下,好像整条街的邻居都在屏幕里了。这对于刚来开平工作或者生活的朋友来说,真是个快速融入本地圈子的法子。周末想找个球友,或者想打听哪家餐馆地道,在上面吼一嗓子,可能就有热心人回复你。这种即时性,是别的社交方式比不了的。
而且吧,它带着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对方离你不远,可能就在隔壁小区,甚至常去同一家超市,这无形中就多了点信任基础。聊起开平本地的风土人情、哪里好玩,瞬间就能找到共同话题,不像和天南地北的网友聊天那样有距离感。
但是,硬币都有两面。这个功能的缺点,也恰恰藏在它的便利里。
便利背后的隐忧
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你看,位置信息是公开的,虽然只是个大概,但这也意味着你的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你永远不知道屏幕那头坐着的是什么人。对方说的身份、职业是真是假,很难核实。在开平这样熟人社会氛围还比较浓的地方,万一遇到心怀不轨的,不仅可能上当受骗,还可能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安宁。
再有就是信息质量的问题。通过“附近的人”功能建立的联系,往往比较浅。大家可能就是一时兴起聊几句,这种关系像浮萍,来得快,去得也快,很难沉淀下真正有价值的友谊。有时候聊了半天,发现对方目的不纯,或者根本话不投机,白白浪费了时间和感情。这种快餐式的社交,有时候反而会让人更觉得孤独。
另外,频繁使用这个功能,会不会让人产生依赖呢?总想着“下一个会更好”,反而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真实的人际关系。和家人吃饭时捧着手机,和朋友聚会时也在刷附近动态,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所以啊,你看,这个“附近的人”功能,用好了是拓展社交的工具,用不好可能就是麻烦的源头。它的存在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用它。
我觉得,在使用的时候,心里得有个底线。首先是安全第一,别轻易透露详细的个人信息,像具体住址、工作单位这些。初次见面最好选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比如开平市中心那些热闹的商场或咖啡馆。其次是别抱太高期望,就当是多一个认识人的渠道,能遇到聊得来的朋友是惊喜,遇不到也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别让它完全取代了现实中的交往。和楼下的邻居打声招呼,参加一下社区活动,这些面对面交流带来的温暖,是线上聊天给不了的。
科技带来的工具,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无论是蚕蚕附近的人,还是其他同城社交功能,它们只是桥梁,真正决定社交质量的,还是我们对待他人的真诚和谨慎。在开平这座小城,虚实之间的分寸,或许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