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女骑手接单频率低如何称呼
茂名女骑手的接单困境
这几天在茂名街头,总能看到几个女骑手靠在电动车上刷手机。有街坊路过打招呼问:"今天跑了几单?"她们苦笑着摇摇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抢到一单,这速度都快赶上钓鱼了。"这话听着让人心疼,也让我琢磨起那个很多人在问的问题——茂名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有骑手一小时只能接一单时,我还不太相信。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外卖骑手不都是风风火火、订单不断的吗?后来跟几位常点外卖的上班族聊天,才知道这种情况还真不少见。小王在写字楼上班,他说中午点餐时经常看见同一个女骑手在商场门口等着,过了饭点还坐在那儿。"有次下雨,我帮她买了杯热奶茶,她说从十一点等到十二点半,就接到一单。"
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在河东市场遇见的老骑手杨师傅。他带着新入行的女儿跑单,父女俩经常要轮流用同一个账号接单。"单子就那么多,总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干等。"杨师傅说现在骑手数量比前两年翻了一番,但订单量增长没那么快。特别是女骑手,很多人刚入行,系统派单的优先级可能就会低一些。
那么问题来了,女骑手接单频率低如何称呼这种情况呢?我在骑手聚集的早餐摊听过几种说法。有人管这叫"晾竿",意思是像晒衣服那样干等着;也有人说是"守塘",取自养鱼人守着鱼塘等收成的意思。这些说法听着挺形象,但背后都是同样的无奈。
记得有次在文明中路的美食城,遇见正在休息的李姐。她给我看手机上的接单记录,上午叁个小时就接了四单。"有时候系统提示音一响,心里就咯噔一下,结果点开发现是平台推送的天气提醒。"她说现在最怕雨天,不是说雨天单子多吗?可实际上很多顾客雨天不爱出门,反而更愿意自己做饭。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收入,更考验人的耐心。油城四路有位单亲妈妈骑手,她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连吃饭都盯着屏幕。"错过一单可能就要再等半小时,孩子晚上的补习费就少了一部分。"她说现在学会了在等待时整理装备、研究路线,尽量不让自己闲着。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偏偏是女骑手面临这样的困境?我在新福路的奶茶店和几位骑手聊过这个话题。刚做骑手叁个月的小娟觉得,平台派单系统可能更青睐熟悉路线的老骑手,而女性从业者很多都是近一两年才加入的。另外,晚上九点后的夜宵订单,平台通常会优先派给男骑手,这无形中又少了一部分机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事情正在起变化。现在不少老骑手开始带着女骑手"组队跑单",把不太着急的订单转给她们。还有几家连锁餐厅的老板,会在订单备注里写上"请优先派给女骑手"。这些细微的变化,就像夏日里突然吹来的一阵凉风,虽然不大,但让人舒坦。
前几天路过站前路,看见几个女骑手在树荫下交流抢单技巧。她们发现,在商家出餐高峰期守在餐厅附近,接到单的几率会高很多。这个发现让她们的等待时间从原来的一小时缩短到了半小时。你看,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要有人愿意去尝试。
说到底,每个在烈日下等待订单的身影,都在为生活努力奔波。或许我们下次点外卖时,可以多些耐心,少些催促;在街头遇见等待的骑手,可以送上一个微笑。这些小小的善意,说不定就能让她们在漫长的等待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