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兼职百元叁小时通话
最近在穆棱的朋友圈里,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初中生拿着100块钱,和人聊上整整叁小时电话。这事儿听着挺新鲜,我特意找了个周末下午,和邻居家正读初二的小林聊了聊。
小林从书包里掏出个有点旧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时间安排。“周叁帮王阿姨陪她女儿练口语,周五给李奶奶读报纸...”他翻着本子说,“最开始是帮爸妈同事的孩子补习功课,后来才发现,原来好多人都需要有人陪着说说话。”
叁小时能聊些什么
说实话,我最好奇的就是这个。一百块钱叁小时,总不能干坐着吧?小林笑着说,最开始他也紧张,后来发现自然聊天就行。有次陪个转学过来的同学熟悉本地情况,从学校附近哪家麻辣烫好吃,聊到期末考试怎么复习,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隔壁单元的张阿姨听说这事,也找过小林。“我家那口子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上学去了,家里静得能听见钟摆声。”她搓着手说,“就是想让家里有点人声,听孩子讲讲学校的新鲜事。”
这种学生兼职百元叁小时通话的服务,在家长圈里反响挺两极化。有的家长觉得耽误学习,另一些却认为能锻炼孩子。教语文的刘老师说,她班上参与这类活动的学生,最近作文里的生活细节明显丰富了,可能是听多了故事的缘故。
藏在电话里的温度
小林和我算过一笔账,叁小时挣100块,平均每分钟五毛多。比起现在动辄几十块一节的网课,这个学生兼职百元叁小时通话确实不算贵。但重点不在钱上,他眨着眼睛说:“最开心的是上周,有个姐姐在我的鼓励下参加了演讲比赛,还拿了奖。”
在穆棱这样的小城,初中生用这样的方式接触社会,挺让人意外的。社区工作人员老赵说,他们正在关注这个现象。“既不能一刀切禁止,也得防止变味。关键是把握好度,得是真挚的交流。”
夜幕降临的时候,小林又要开始今晚的通话了。他仔细检查着手机电量,把准备好的话题清单放在手边。这个穆棱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故事,或许正是当下社会人情往来的一种新注脚。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有人愿意花叁个小时倾听,有人需要被倾听,这本身就是件温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