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堂茶香伴读时光
教室窗台那几盆绿萝蔫了好些天,班长从办公室抱来两个陶罐,一罐装着龙井,一罐存着普洱。茶香混着墨香在晨读时分飘开,粉笔灰都显得轻盈起来。
最初只是几个住校生的早课仪式。热水壶在课桌间传递,搪瓷杯碰撞出清脆声响。有人往茉莉花茶里扔枸杞,被后排男生笑称"提前养生"。但渐渐地,英语老师发现背单词的效率高了,数学课犯困的人少了——虽然教导主任经过时总会皱眉,可闻到空气里浮动的茶香,到底没说什么。
茶汤里的专注时刻
周叁下午的物理课最是难熬,阳光暖烘烘照着电路图。学习委员突然拎起保温杯晃了晃:"要不要试试正山小种?"红茶特有的松烟香散开时,正在打盹的同桌忽然坐直:"这味道像爷爷的火塘。"那个下午,焦耳定律的公式竟带着些许温暖的意味。
茶具渐渐多了花样。有女生带来青瓷盖碗,男生找来紫砂小壶,甚至连历史老师都参与进来,某天讲课讲到茶马古道,直接从公文包掏出茶饼:"你们喝的这些,可都是当年西南商队用马蹄丈量出来的。"水汽蒸腾里,吐蕃王朝的丝绸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最让人意外的是化学课代表。他把茶多酚分子式画在黑板上,捻着茶叶说:"知道吗?儿茶素遇见热水那刻起的氧化,就像我们遇见新知识时脑神经的舞蹈。"玻璃杯中的茶汤渐渐染上琥珀色,映着少年们恍然大悟的脸庞。
期中考试前那周,教室后排总搁着温茶的陶炉。冒着热气的茶杯在堆满习题集的课桌间漂流,有人往绿茶里添薄荷叶,说这样提神不伤胃。班主任巡堂时驻足良久,最后放下一包凤凰单丛:"我女儿从潮州寄来的,别喝太浓。"
如今毕业册里还夹着干枯的茶叶,当初那个泡茶总烫手的男孩开了茶室。偶尔路过母校,还能看见窗台上那些绿萝——在某个安达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寻常午后,我们意外发现了让知识生根的土壤,就像茶汤浸润舌尖时,总会唤醒某些沉睡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