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品茶上课微信,枣阳品茶学习交流群

发布时间:2025-11-06 13:42:41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总听朋友念叨枣阳品茶上课微信的事儿,说是个挺有意思的群。我琢磨着,平时工作忙得脚不沾地,周末要是能找个地方静静心,学点茶道知识也不错。

那天在菜市场拐角碰上老同学,他正拎着刚买的龙井往外走。寒暄两句就聊到这事儿,他掏出手机给我看那个枣阳品茶学习交流群的二维码:“里头可热闹了,上周还组织了现场茶艺演示。”我扫了一眼,群成员快到五百人了,都是本地的茶友。

第一次参加线下品鉴会

周六下午按着群里发的定位找过去,是间临街的茶室。推门就闻到淡淡的檀香,十来个人围坐在长条茶桌旁。穿棉麻衬衫的王老师正在温壶,见人齐了便开始讲解:“今天咱们从最基础的水温控制说起...”他边说边演示,玻璃壶里的水刚冒蟹眼泡就离火,正好冲碧螺春。

坐在我旁边的大姐悄悄说,她通过枣阳品茶上课微信加了王老师好友,现在连买茶具都先拍照问问意见。确实,有个懂行的带着,能少走不少弯路。那天我学会了怎么用盖碗不烫手,虽然动作还是笨拙,但大伙儿都乐呵呵的互相指点。

茶室老板偶尔也来插两句话,说起他收藏的八十年代普洱时眼睛发亮。我们轮流捧着那个紫砂壶端详,壶身已经养出温润的光泽。这种氛围挺难得的,既长见识又不觉得拘束。

后来每逢新茶上市,群里就会组织这样的活动。有时在茶山民宿的露台上,有时在会员家的书房里。上个月尝到的明前毛尖,现在想起来舌尖还泛着清甜。大家边品茶边聊茶叶保存的方法,不知不觉就消磨了整个午后。

现在我的茶柜里终于不再只有茉莉花茶了,慢慢添了白瓷茶具和小巧的茶则。上周试着按群里教的方法泡金骏眉,第一泡醒茶,第二泡才出汤,果然比以往随便泡的香得多。女儿放学回家闻到满屋茶香,惊奇地说爸爸也开始附庸风雅啦。

其实吧,喝茶这件事最舒坦的就是那份从容。水温差几度没关系,手法生疏也没人笑话。在这个枣阳品茶学习交流群里,大家图的不就是从忙碌日子里偷个闲嘛。昨天看到群主发通知,说月底要办宋代点茶体验活动,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