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德兴小巷子招待去处位置
德兴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
昨天碰见老邻居张叔,他拉着我问:"听说德兴那边小巷子里有不少特色小店,生意特别红火,你知道德兴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吗?"我笑着给他指了方向,心里却想起第一次去找这些巷子的情形。
那时候我在德兴大街转了叁圈,愣是没找到入口。后来跟着拎着菜篮的大妈拐进两栋楼之间的窄道,眼前突然豁然开朗——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屋檐下挂着灯笼,空气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味。这地方啊,就像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宝贝,得用心才能发现。
巷子里的店家都很会来事。卖竹编工艺的陈老板永远坐在店门口编新花样,路过的人难免停下看看;做葱包烩的夫妇总在傍晚出摊,铁板滋滋作响的声音能传老远;最绝的是裁缝铺的吴师傅,他把客人定做的旗袍挂在橱窗里,暮色中像幅会发光的画。这些店主从不站在门口吆喝,可每家店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告诉路人:我们在这儿呢。
要说德兴小巷子招待去处位置,其实有个小窍门。从人民剧院后门往左走,看见有棵大槐树的岔路口往右转,连续经过叁家奶茶店后,注意左手边那个挂着蓝布门帘的巷口。这条路线我带好几个朋友走过,每次他们都会惊讶——明明就在闹市区边上,怎么一转身就像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现在年轻人找地方都爱用手机地图,可这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店铺,在地图上往往就是个模糊的标记。有时候我觉得,或许正是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反而让人更有寻找的乐趣。就像前天在巷尾发现的那家旧书店,老板在窗台上养了盆茉莉,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清香,这比任何广告招牌都管用。
黄昏时分是巷子最热闹的时候。下班的人顺道来买卤味,学生聚在甜品店写作业,游客举着相机拍瓦当上的猫。这些巷子不像商业街那样整齐划一,却更有生活气息。王阿姨的饺子馆只有六张桌子,但熟客都知道她家的醋是自家酿的;李大叔的修表摊开了二十年,老顾客还是喜欢来找他闲聊。
其实要我说啊,这些巷子能留住客人,靠的不是多华丽的装修,而是那份恰到好处的亲切感。就像巷口那家总飘着茶香的小馆,老板记得熟客的口味,新客也能很快放松下来。现在很多新开的商业街装修得漂亮,却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少的就是这种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温度吧。
下次你要是路过德兴,不妨也去找找这些巷子。不用太着急,慢慢逛过去,说不定转角就会遇见让你眼前一亮的小店。毕竟好的地方就像好的朋友,总是值得花点时间去寻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