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同城少年共度时光
锦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
北方的秋天来得特别早,锦州的街头已经能闻到海风裹着糖炒栗子的香气。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我路过凌河公园时,看见一群穿着校服的男生女生正围着石桌写写画画。有个扎马尾的女生突然拍了下旁边男生的脑袋:“你这道题算法完全错啦!”男生揉着脑袋嘟囔:“要不怎么说咱们得一起差差呢……”
这句话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现在年轻人说的“差差”,可不是我们小时候理解的差距或比较,更像是一种互相查缺补漏的默契。就像他们桌上那堆摊开的习题册,数学好的给英语差的讲叁角函数,语文强的帮作文苦手改句子。这种锦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场景,不知不觉成了这座海滨城市特有的青春风景。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告诉我,他们这个小团体最初只是因为期末考试前凑在一起复习。后来发现,男生偏理科的思维和女生偏文科的思维刚好能互补。比如解物理题时,男生总想直接套公式,女生却会先画示意图理清逻辑——这两种方法碰撞在一起,反而能找到更简单的解法。
海风把练习册吹得哗哗响,他们很自然地换了个背风的位置。我看到有个短发女生正在教男生背古诗词,她把《春江花月夜》编成了节奏轻快的顺口溜。“这样记是不是容易多了?”女生眨眨眼。男生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我想起春天破冰的凌河,哗啦一下全都通了。
这样的相处模式悄悄改变着很多事。以前男生总爱在篮球场上争个输赢,现在学会像女生那样耐心拆解动作细节;女生也不再觉得机械原理高不可攀,有个女孩骄傲地展示她组装的迷你航海模型——那是物理课要求的作业,她找了航模社的男生一起差差才完成的。
黄昏时分,他们开始收拾书包。有人提议去旁边的夜市买烤鱿鱼,欢声笑语惊起了树上的麻雀。我看着他们消失在暮色里的背影,突然觉得这种同城少年共度时光的方式,或许比任何补习班都来得珍贵。不是较劲,不是攀比,就是很单纯地你帮我、我帮你,像海边互相依靠的礁石,潮水来了就一起扛着。
或许很多年后,当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读书工作,还会想起在锦州老城区某个普通的午后。想起海风咸湿的味道,想起摊开在石桌上的作业本,想起那个总爱拍人脑袋的女生和揉着头发傻笑的男生。这些细碎的日常,恰恰构成了最真实的青春图景——没有狗血剧情,没有轰轰烈烈,就是一群少年很认真地,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暖的印记。
路灯次第亮起,我转身走进渐渐浓郁的夜色里。远处传来夜市喧闹的人声,混着海浪轻轻拍岸的节奏。这座城市永远记得,有多少个这样的午后,男孩和女孩们坐在公园长椅上,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书写着对于共同成长的记忆。而那些看似普通的时光,正悄悄塑造着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