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附近联系300元叁小时
最近在宝鸡,总能听到一些朋友提起“微信附近人”的事儿,特别是那个“300元叁小时”的说法,传得挺热闹的。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但也让人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情况呢?
那天跟几个老同学在小馆子吃饭,隔壁桌的聊天声就飘了过来。一个穿着工装的大哥正对着手机发语音:“试过那个附近联系300元叁小时没?靠谱不?”他同伴摇摇头:“别瞎折腾,哪有那么好的事。”这话匣子一打开,我们这桌也跟着讨论起来了。
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说实话,现在用微信附近人的确实不少。有的是刚来宝鸡打工的年轻人,人生地不熟的,想交点朋友;有的是做小生意的,想拓宽点人脉。但这个“300元叁小时”的说法,听着就有点悬。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表弟说过,他们最近接到过几起报案,都是因为轻信了这类信息上了当。
有个在开发区上班的小伙子,就是因为太相信这个,见面就被忽悠着买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花了小两千。回来跟同事一说,才知道好几个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所以说啊,这种明码标价的事儿,咱得多长个心眼。
其实在宝鸡这样的小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没那么远。真想认识新朋友,周末去人民公园溜达溜达,或者参加些同城活动,都比在网上冒风险强。上周我在陈仓老街的书吧,就看见有个“读书分享会”,现场气氛特别好,大家聊得挺投机。
再说了,现在各个社区都有微信群,网格员经常组织活动。我们小区上周末还办了场乒乓球赛,冠军是住叁号楼的老李,他可都退休五年了。这种场合认识的人,既真实又安全,聊的话题也接地气。
当然啦,也不是说微信附近人就完全不能用。我认识的一个开理发店的小妹,就是通过附近人功能找到了现在的合伙人。但人家那是正经谈合作,前前后后聊了半个多月,又在店里见了几次面,把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了才决定的。
所以说,关键还是得擦亮眼睛。不管是交朋友还是谈事情,都得讲究个循序渐进。那种一上来就谈钱的,八成有问题。要是真想试试附近联系300元叁小时这种,我劝您还是叁思而后行,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呢?
咱们宝鸡人向来实在,办事讲究稳当。在人际关系这方面,还是踏实点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