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小红书约汇,滨州红书约会同名
这两天刷手机,总能看到“滨州小红书约汇”这个词儿。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还愣了下,心想这又是什么新冒出来的同城活动?后来仔细一瞧,发现不少本地朋友都在发类似的动态。
其实吧,这个“滨州小红书约汇”说白了就是咱们滨州年轻人自己捣鼓出来的线下聚会。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大家越来越不爱在虚拟世界里瞎聊了,反而更想找些真人面对面说说话。可能是生活节奏太快了,偶尔放慢脚步,和同龄人喝杯咖啡,反而成了挺奢侈的事。
这活动到底在玩些什么?
我特意问了个参加过的小伙伴。她说根本没那么复杂,就是二叁十个年轻人凑在一起,有时候聊聊最近看的书,有时候分享各自的工作经历,还有人会带着自己做的甜点来给大家尝。上回他们就在黄河边上的咖啡馆聚了一次,有人刚辞职想创业,正好现场就有做市场推广的,俩人聊得特别投机。
这种随性的交流反而比正经八百的社交活动来得自在。你不用绞尽脑汁想该怎么介绍自己,也不用担心冷场尴尬,因为大家都抱着交朋友的心态来的。有个姑娘告诉我,她之前特别宅,后来被朋友硬拉来参加了一次“滨州小红书约汇”,现在反而成了最积极的组织者之一。
说到这个名字,确实挺有意思的。“滨州红书约会同名”这个说法也在小圈子里传开了。不过我觉着吧,叫什么名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群年轻人真的在用心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职场上的上下级关系,也没有亲戚间的家长里短,就是简简单单的同龄人在一起分享生活。
记得有个95后的男生说,他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这个聚会。平时在公司当程序员,整天对着代码,人都快变成机器人了。但在这里,他可以和做设计的朋友讨论配色,听老师讲教育孩子的小故事,甚至还学会了做提拉米苏。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反而让他的生活变得立体起来。
现在这种线下聚会越来越多了,光是这个月我就看到有叁个不同主题的“滨州小红书约汇”。有专门针对摄影爱好者的,有组织夜跑的,还有个是大家一起做手工的。说实话,这种细分挺好的,毕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总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不过我也发现,有些朋友虽然心动,但总是不好意思迈出第一步。其实真没必要想太多,大家都是普通人,谁还会笑话谁呢?上周那个手工聚会里,有个大哥第一次来,连针都拿不稳,但现场的小姑娘都很热心地教他,最后还真让他绣出了个像模像样的小挂件。
生活在滨州这座小城,有时候会觉得日子过得挺单调的。但看着这些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滨州小红书约汇”,突然觉得这座城市其实挺有活力的。它可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属于自己的人情味和温度。
下次要是再看到“滨州红书约会同名”的活动通知,我可能真的会去凑个热闹。毕竟在这个手机变成身体器官的时代,能放下屏幕,真实地和人说说话,本身就是件挺治愈的事。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