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品茶上课,油城茶艺学习体验
推开茶室木门,蒸腾的热气裹着茉莉香扑面而来。穿着民族服饰的艾尔肯老师正用带着新疆口音的普通话招呼学员:“咱们克拉玛依人啊,过去只知道大口喝奶茶,现在也该学学怎么细品一壶好茶了。”
坐在我旁边的张姐是土生土长的油城人,她边摆弄茶具边念叨:“我爷爷那辈人顶着风沙找油田,谁想过能坐在这儿慢悠悠泡茶?”白瓷盖碗碰出清脆声响,像是敲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当石油城遇见茶香
老师教我们温杯烫盏的讲究,说这就像克拉玛依人待客要先煮奶茶一样,都是要把器具暖透了才真诚。我试着提起铜壶注水,手腕总忍不住使力——在钻井队干了十几年,习惯了拧阀门的力道,这会儿倒被老师说水线晃得厉害。
茶艺班里什么人都看得到。有刚退休的采油工,手糙却格外稳当;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趁孩子睡熟赶来偷闲;还有像我这样被单位安排来参加克拉玛依品茶上课的职工。大家起初都拘谨,直到第一泡茶汤入喉,话匣子才慢慢打开。
老采油工王师傅呷了口正山小种,眼睛突然亮了:“这红茶的味道,怎么有点像我们当年在野外烧的篝火味儿?”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茶室里飘起轻松的气氛。
从茶沫里品出人生
学着注水出汤的节奏,我忽然想起父亲描述的戈壁油田。他说钻头往地底打的时候,要找到那种不疾不徐的韵律,快了容易卡钻,慢了耽误进度。现在摆弄着茶壶,突然觉得这手腕的起落,竟和父亲描述的钻探节奏莫名相似。
第叁次练习时,我泡的茶终于不再泛苦。茶汤在阳光下透出琥珀色,老师夸我有了进步。其实就是在注水时学会了停顿,让茶叶在合适的水温里慢慢舒展。这让我想起去年调试新设备,那个总爱闹脾气的数据传输模块,也是放慢节奏后才顺利对接的。
课间休息时,张姐给我们看她手机里存的照片——去年在茶山亲手采的茶叶。她说自从参加了油城茶艺学习体验,全家周末都不窝在家里看电视了,反而泡壶茶聊聊天。“连我那个只会打游戏的侄子,现在都能说出叁种普洱的区别了。”
窗外的抽油机还在不知疲倦地点头,而茶室里,我们正学着让生活慢下来。或许这就是克拉玛依品茶上课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快节奏的石油城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刻度。茶香混着窗外飘来的原油气息,竟意外地和谐。
老师又开始示范新的冲泡技法,我赶紧收起思绪跟上学。茶壶嘴倾泻出的水流划出优美弧线,就像这座城市正在书写的新故事——既有黑色黄金的厚重,也有绿叶清香的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