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河喝茶快餐号,纳河品茶简餐号
说起这条河边的茶餐小馆,还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它没有网红店的精致装修,门口就简简单单挂了个牌子——纳河喝茶快餐号。有意思的是,往前走两步,还有家招牌写着“纳河品茶简餐号”的,不仔细看还真分不清。
第一次走进去纯属偶然。那天下午正好在河边溜达,突然下起小雨,瞧着这门脸干净就钻进去了。老板娘正提着大铜壶给客人续水,热气腾腾的。店里的桌椅都是老式的,边角磨得发亮,倒比那些崭新崭新的椅子坐着舒服。
这里藏着什么门道
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普通的绿茶。说来奇怪,明明是家做简餐的小店,茶倒是格外讲究。茶叶在玻璃壶里慢慢舒展开,老板娘笑着说:“我们这儿啊,说是快餐号,其实更像个喝茶的地方。”这话让我愣了愣,现在还有把茶当正经营生的店?
正聊着,旁边桌的熟客要了份盖饭。我留意到他们的纳河喝茶快餐号确实不太一样——茶是现泡的,饭是单炒的,虽然快,却不是那种料理包加热的味儿。厨房飘来的香气里,能分辨出小炒肉的镬气,蒸鱼豉油的鲜香。
后来又去了几次,渐渐摸出点儿门道。这条河沿岸类似的店还有几家,都打着“喝茶快餐”或“品茶简餐”的招牌,可细细比较,每家的侧重还真不同。有的确实以茶为主,配些简单的点心;有的则是正经做家常菜,只是保留了喝茶的传统。
常来的王叔告诉我,他在这喝了十来年茶。“早些年这条河运输忙,船工们歇脚要快,又要解乏,就有了这种又能喝茶又能快速吃饭的地方。”现在虽然没了当年的繁忙,但这个习惯却留了下来。
有回我特意去了隔壁的纳河品茶简餐号,想看看差别在哪儿。发现他们家的茶种类更多些,还保留着几样传统点心,但炒菜的种类就少了许多。老板娘一边包着馄饨一边说:“我们更偏向茶室些,来的多是老茶客。”
坐在窗边,看着河水慢悠悠地流,我突然明白了这些小店存在的意义。在什么都讲究快的今天,它们固执地保留着一种慢的可能——你可以十五分钟吃完走人,也可以泡壶茶坐一下午,完全随你心意。
现在我去得勤了,偶尔也会带朋友去。他们总笑我:“现在谁还去这种老式茶馆啊?”我不争辩,只是给他们点一壶这里特色的凤凰单丛,再要几样小炒。等茶香漫开,炒菜的香味飘来,朋友们自然就懂了。
雨天的午后,我又坐在了熟悉的角落。窗外雨丝细细的,店里的客人不多,老板娘在柜台后打着算盘——是的,她还在用算盘。这种时光,让人恍惚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日子过得慢,一顿饭可以吃很久,一壶茶可以喝到没味。
这条河还在流,这些小店也还在。它们像时间的锚点,提醒着我们生活原本可以有另一种节奏。也许下次路过,你也可以推门进去坐坐,不必急着要走,就安安静静地喝杯茶,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