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现在怎么在大学门口约,大学附近怎样便捷见面
最近跟朋友聊天,总有人问我,在仁怀读大学,想在校门口约个人碰头怎么这么难?要么是对方找不到具体位置,要么是临时改了主意。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不带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说说实际遇到的情况。
记得上周叁下午,我约学弟在西门取本书。短信里明明写着“西门石狮子旁”,结果他跑到了东门仿造的那只旁边。等我赶过去,看他正围着那只石狮子转圈,嘴里还嘀咕“看着都差不多啊”。这事儿真不能怪他,我们学校光叫“西门”的出口就有两个,更别说那些临时封闭的施工围挡了。
找个显眼的地标太重要了
现在约人见面,我肯定选食堂门口的奶茶店,或者图书馆侧门的红色邮筒。这些地方既不会突然消失,也比“往左走第叁棵树”这种描述靠谱得多。特别是晚上,路灯下的篮球场网墙比昏暗的小树林强多了——至少能看清对方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有时候不是地方难找,是时间没掐准。你说六点见,对方可能刚睡醒;你说晚饭后,人家可能要去社团活动。后来我学聪明了,干脆问“你几点下课”或者“训练几点结束”,顺着对方的时间线来约。要是遇到突然下雨,立马改成教学楼大厅,这比坚持在原定地点傻等强多了。
现在大家出门前都爱查手机,但校园里经常是4骋满格就是刷不出定位。有次我等了二十分钟,才发现对方在平行的那条校道上来回走——两个人手机显示的位置居然差了叁百米。后来我们约定,要是网络抽风,就直接打电话描述周围最显眼的建筑物。
说到这个仁怀现在怎么在大学门口约,最关键的可能不是技术问题。有天晚上我看见两个男生在宿舍楼下碰头,其中一个提着药袋,简单交接说了几句就分开了。突然觉得,这种默契真挺好的: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见面只是完成最后一个动作。
最近图书馆南门新装了智能快递柜,那儿突然成了热门碰头点。亮堂的电子屏、二十四小时监控,还有随时能坐下等的长椅。看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发现了这个好地方,果然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其实在大学门口约人见面这件事,就像玩现实版的定位游戏。要考虑对方的动线习惯,要预留突发情况的应变方案,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毕竟在这个人人盯着手机屏幕的时代,愿意特意跑来见你一面的,都值得多等那么几分钟。
明天我又要帮室友转交笔记,这次约在实验楼前的自行车棚。为什么选那儿?毕竟全校就那个车棚顶棚是蓝色的,特别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