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品茶教室工作坊,青州茶艺学习体验班

发布时间:2025-11-04 02:21:24 来源:原创内容

推开那扇嵌着青竹的木门,仿佛踏进了另一个世界。窗外是热闹的街市,室内却只闻得见水沸的轻吟。穿着苎麻布衣的茶艺师正俯身调整炭火,陶壶里涌起的白雾带着淡淡的甜香。

青州品茶教室工作坊就藏在古城墙边这座老宅里。斑驳的木梁还留着明清时期的雕花,八仙桌却被各式茶具占得满满当当。穿对襟衫的陈老师拎着一把紫砂小壶走过来,壶嘴还冒着热气:“先别问这是什么茶,闭上眼睛闻闻看。”

掌心那盏茶的重量

我把白瓷杯拢在手里,暖意顺着掌纹蔓延。茶汤是透亮的琥珀色,凑近时能闻到类似熟果的香气,细闻又带着山林间的清冽。“是不是有点像梅子?”旁边的大姐不太确定地问。陈老师笑了:“这就是我们青州本地老茶树的味道。同一片茶园,向阳坡和背阴坡采的茶,香气能差出十里地。”

他教我们用手心托住杯底,叁指轻扶杯沿。“别急着喝,让茶汤在嘴里转个圈。”第一口微苦,正要皱眉时,甘甜却从舌根涌了上来。这种先苦后甜的变化,让在银行工作的小王直呼神奇:“比我喝过的所有饮料都有层次感!”

茶筅在茶碗里打出细密泡沫时,午后的阳光正好斜照进天井。青州茶艺学习体验班最动人的,大概就是这些不经意间的默契——当陈老师演示宋代点茶技法,用茶勺在沫饽上作画时,整间屋子安静得只剩竹帚拂过碗壁的沙沙声。

每片茶叶都有自己的故事

“你们看这片蜷曲的茶叶。”陈老师拈起一撮铁观音放在茶则里,“它要在凌晨带露水时采摘,经过摇青、杀青、揉捻,最后用文火慢慢烘焙。”他转动着手中的茶则,“就像人生,需要恰到好处的煎熬才能绽放香气。”

来自济南的退休教师张姨若有所思:“我泡了几十年茶,从来都是水一冲就完事。今天才知道,原来注水时要沿着杯壁慢转,像这样……”她小心翼翼地将盖碗倾斜45度,水流在茶叶间形成一个小漩涡。陈老师点头:“这叫‘环壁注水’,能让茶叶均匀舒展。”

当我们在练习冲泡时,总有人不小心烫到手,或是把茶汤洒出茶海。但这些小插曲反而让气氛更轻松了。穿汉服来体验的大学生小琳开玩笑说:“我觉得这比化学实验还难!”她正尝试用茶壶高冲低斟,水柱却总是不听使唤。

茶席间渐渐飘起各种香气。有人泡的茶带着兰花香,有人则泡出了奶香。陈老师穿梭在各桌之间,偶尔停下来调整某人的手势,或是分享某个小窍门。他说这些技巧都是从老师傅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如今在青州品茶教室工作坊,又找到了新的传承。

茶过叁巡,大家都放松下来。几位阿姨开始聊起自家阳台种的薄荷和茉莉,说要学着配花草茶。做滨罢的小伙则对茶具产生了兴趣,正用手机查着建盏的烧制工艺。而我最喜欢的,是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收在了这一盏之间。

暮色渐染窗棂时,我们学会了辨认叁种青州本地茶叶。陈老师送我们到门口,递来每人一小包茶样:“回去照着今天教的步骤冲泡,味道应该会不一样。”古街华灯初上,手里那包茶叶还带着焙火的余温。走出很远回头,仍能望见老宅里暖黄的灯火,像是在等待下一批爱茶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