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大学门口最新暗号,校门前的接头密语
你说这事儿巧不巧?前天晚上我路过乳山大学东门,正好看见俩学生蹲在奶茶店门口嘀嘀咕咕。穿蓝卫衣的男生突然说了句"今晚月亮挺圆",旁边戴鸭舌帽的立马接上"比食堂馒头还圆"。两人相视一笑,击了个掌就勾肩搭背往小吃街去了。
暗号里的烟火气
我后来特意在树荫底下蹲了会儿,发现这种对话还真不少。有个扎马尾的姑娘对着手机念叨"叁食堂糖醋里脊",转角就有人回"二教308有座位"。没过五分钟,真瞧见这姑娘抱着书本往二教方向去了。要说这些乳山大学门口最新暗号,倒不像电影里搞得神神秘秘,反而透着股生活气息。
西门水果摊的老板娘一边削着菠萝一边跟我说:"这些孩子啊,前天用'西瓜甜不甜'对'比高数答案甜',昨天就换成'芒果特价'对'实验报告写完没'。"她刀尖利落地挑掉最后一块黑斑,"我们这些常驻摊贩都习惯啦,有时候还得帮他们传话呢。"
流动的密码本
体育系那个高个子男生告诉我,他们现在基本不用手机约训练。下午四点在公告栏画个歪歪扭扭的篮球,五点钟体育馆侧门准能凑齐人。有回他在栏板上画反了时针方向,结果全队傻等在器材室后门,被教练抓个正着。
图书馆四楼哲学区更绝。要找考研搭子就往《存在与时间》里塞张便利贴,上书"形而上学"。第二天准能看见七八本摊开的习题集,页脚都折着同样的叁角形。这种校门前的接头密语早就不限于校门口了,整个校园都是他们的密码本。
最让我惊讶的是教现当代文学的陈教授居然知道这些把戏。他推着老式自行车笑:"前天还有学生跑来问我,《围城》里'红海早过了'下一句是什么?我回'船在印度洋面上开着呢',那孩子欢天喜地跑了。"车铃铛在夕阳里叮当作响,"他们哪是在对暗号,是在找同类呢。"
路灯次第亮起来的时候,我又听见新的接头密语在煎饼摊前响起。"多加辣"对应"选修课过了","不要葱"意味着"明天早八取消"。铁板上滋啦作响的油花里,这些年轻的密码正在以每周叁次的频率更新换代。或许等到毕业多年后,他们依然会记得某个黄昏,有人对上了那句没头没尾的暗号,然后并肩走进灯火通明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