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大理一品楼风尚社区平台
一个让大理人停下脚步的地方
前几天路过古城南门,偶然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家社区茶馆。木招牌上刻着“一品茶舍”四个字,走进去就听见几个常客在讨论大理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上的新鲜事。穿白族服饰的老板娘边斟茶边说:“我们这儿啊,都快成论坛的线下据点了。”
说来也巧,我上周刚在大理一品楼风尚社区平台看到有人分享这家茶馆。当时发帖人拍了组雕梅茶的图片,底下瞬间冒出二十多条回复。有人在问具体位置,有人说起自家酿的梅子酒,还有个客栈老板直接留言:“明天带客人来尝尝!”这种热络劲儿,倒真像小时候街坊邻居在巷口聊天。
其实刚开始接触这个论坛时,我还担心会不会太正式。结果注册完才发现,这里连头像都带着苍山洱海的味道——白族扎染背景、叁道茶图标、甚至还有烧饵块表情包。有个住在才村的设计师专门开了个帖子,教大家怎么把白族元素做成动态头像,愣是被顶成了热门话题。
最让我意外的是买菜板块。起初以为就是个普通二手区,点进去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昨天清早六点,有个阿姨在论坛发了张菜园照片:“今早割的韭菜太新鲜了,多割了两把,需要的邻居们来西门自取。”后面跟着十几条回复,有要用野生菌换的,有约着明天一起挖竹笋的,最后那两把韭菜被个开民宿的姑娘领走了,说是正好给客人包饺子。
当然也有较真的时候。上月有人发帖说古城某家银器店坑游客,立马引发热议。银器店老板当晚注册账号现身说法,把制作工艺、成本明细列得清清楚楚。两边在帖子里你来我往,最后反而促成了银器店在论坛开了个工艺普及专栏。这种化解矛盾的方式,倒真有几分大理人“有事好商量”的脾气。
现在每天打开大理一品楼风尚社区平台,就像掀开古城的屋顶。能看见谁家客栈的木瓜熟了,哪条巷子的蓝花楹开得正盛,甚至能闻到今天哪家厨房在熬乳扇。这种鲜活气儿,或许就是论坛能在这片土地扎根的原因。
昨晚又看到个有意思的帖子。几个长期在论坛活跃的网友,相约在洱海边清理水草。发起人只简单写了句“有人明天早晨一起来吗”,后面跟着四十多个“+1”。这场景让我想起论坛首页那句标语:这里不单是网络空间,更是大理人的生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