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火车站小巷子价格,附近巷道价位参考
佛山火车站旁的小巷子
前两天路过佛山火车站,碰巧在附近的小巷子里转了转。这些巷子紧挨着车站,弯弯曲曲的,藏着不少老式店铺和小吃摊。有个卖竹编的老伯坐在门槛上编篮子,见我驻足,笑着说这篮子叁十五块,用的都是本地竹子。隔壁快餐店的老板娘正吆喝着十五元的双拼饭,说在这片开了十二年,街坊都认她家的味道。
说实话,火车站周边的物价确实有意思。同样一碗牛腩粉,巷子里卖十二块,走到对面新商场就要翻个跟头。这种价格差异挺实在的,毕竟来往的多是赶路的街坊,定价高了反而没人进门。巷口水果摊的荔枝比超市便宜两叁块,老板娘说都是清晨从南海果场直接拉来的,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我在巷子里遇见个等客的摩的师傅,他掰着手指头算账:租个单间月租六百,每天吃饭二十来块,拉客赚个百八十的,月底还能存下点。他说这条巷子的佛山火车站小巷子价格,对像他这样的外来务工者特别友好。说着指了指转角旧楼:“那栋楼里住的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图的就是个实惠。”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巷子的价位也不是全都一样。靠车站西侧的老街明显更接地气,改裤脚五块钱,配钥匙叁块钱,剃头十块钱。而往东走新建的商铺就要贵些,可能装修新了,租金也跟着上去了。但整体来说,这片的消费水平确实亲民,算是闹市里难得的价格洼地。
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粥铺,老板边搅着锅里翻滚的及第粥边说,他这店从来没涨过价,白粥两块五,肠粉四块。来喝粥的多是老街坊,有的带着孙辈来,说从小吃到大。这种老店能留下来,大概就是靠着街坊四邻的照应。现在城里到处拆拆建建,这样保持原样的小巷子反倒成了稀罕物。
这些巷子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附近巷道价位参考的活地图。想了解这片区域的真实生活成本,来这里转半天就心里有数了。从五块钱的剪发到六百块的租房,从两块五的白粥到十二块的牛腩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账本。
天色渐晚时,巷子里陆续亮起暖黄的灯。五金店老板正在收摊,把摆在门外的货品一件件搬回店里。隔壁小吃摊飘来炒粉的香气,几个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在摊前询问价钱。这样的场景每天在这条巷子里重复上演,看似平常,却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