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堂茶香伴读
清晨七点的安庆,雾气还没从江面完全散开,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捧着保温杯走在青石板路上,杯子里飘出的不是咖啡因的浓香,而是六安瓜片特有的清冽。这场景要是放在别的城市可能有些违和,但在安庆这座连风里都带着茶香的老城里,再平常不过了。
教室里的早读课总伴着窸窸窣窣的动静——不是偷吃早饭,而是同学们小心翼翼取出茶叶罐的声音。坐在第叁排的短发女生告诉我,她爷爷在岳西的茶山忙活了一辈子,现在每天给她准备一小包新茶。“背书时抿一口,好像能把文字都泡出香味来。”她说话时,保温杯口氤氲的水汽正模糊了眼镜片。
茶香里的青春滋味
你可能要问,学生喝茶不会耽误学习吗?安庆四中的李老师反而觉得,这届学生是他带过最沉得住气的。上次物理课讲浮力原理,有个男生举着玻璃杯观察茶叶沉浮,突然举手问:“老师,为什么同样是茶叶,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这下好了,全班跟着研究起茶叶形状、水温、气泡附着,那堂课的知识点谁都没忘。
化学老师更绝,直接把茶多酚抗氧化实验搬进了课堂。学生们看着试管里颜色的变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课本上的分子式就在自己杯子里跳舞。有个男生开玩笑说,以后写作业前先泡杯茶,说不定能泡出解题灵感。
这种把生活带进课堂的方式,让很多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历史课讲到茶马古道时,教室后排突然传来弱弱的声音:“老师,我带的这款就是滇红......”全班哄笑之余,忽然对那条绵延千年的商路有了具体感知——原来我们每天喝的不只是茶水,还是沿着古人足迹走来的文化。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上学期期末复习,有个男生尝试所谓的“提神配方”,把不同茶叶混着泡,结果整晚失眠背完了叁本书。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吐槽:“这提神效果也太立竿见影了。”引得全班笑作一团。
茶在这里从来不是故作深沉的摆设,就是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那个总爱在数学课上转茶杯的男生说的,有些难题就像紧实的茶球,需要耐心等待它在一片澄澈中缓缓舒展。他最近次考试真的解出了那道压轴题,不知道是不是茶叶给的启示。
黄昏时分,操场边的石凳上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几个学生捧着各式各样的杯子,有时争论龙井该用85度还是90度水泡,有时安静看着夕阳把茶汤染成琥珀色。他们或许说不清茶道里的深奥哲学,但确确实实在茶香里,慢慢品出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有次我路过空教室,看见值日生正仔细擦拭讲台上的茶渍。问她怎么对待这份额外的打扫,女孩笑得眼睛弯弯:“就当是给教室也泡杯茶呀。”那一刻忽然觉得,在这座江城,茶早就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长在了他们的生活肌理里。
窗外又飘起细雨,教室里飘着几十种不同的茶香,混着书页翻动的声音。不知道多年后这些散落天涯的学子,会不会在某个泡茶的瞬间,突然想起这个被茶香浸透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