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附近200米快速约见交友
这几天总听朋友吐槽,说在怀化想认识个能线下碰面的人都难。社交软件上聊得火热,一打听对方在长沙甚至广州,这哪叫约会啊,简直成了网恋奔现。
其实吧,在怀化这样生活节奏舒服的城市,完全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上周就发现,把距离设定在200米范围内,事情突然变得特别简单。
距离产生的不一定是美,还可能是路费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大家手机里都装着好几个社交础笔笔,翻来翻去却尽是些几十公里外的“附近的人”。有次我匹配到一个特别聊得来的,兴奋地约见面,结果地图一拉——她在怀化学院东区,我在市中心,打车过去都得半小时,兴致瞬间凉了半截。
后来我学聪明了,直接把筛选条件调到200米。你猜怎么着?效果立竿见影。周二晚上八点多,我刚调整完设置,刷到的第一位就是同一栋写字楼里上班的女孩。我们约在楼下的咖啡店,从匹配到见面,前后不到二十分钟。
这种效率,在过去的社交方式里简直不敢想。
关键是这样见面特别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精心策划的负担。下班顺路喝杯东西,聊得来就多坐会儿,感觉不对也能很礼貌地结束。省时省力,还避免了长途跋涉的尴尬。
200米,恰到好处的社交距离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为什么偏偏是200米呢?
我琢磨过这个问题。太近了,比如就住对门,反而会让人有点顾虑;太远了,又失去了“附近”的意义。200米这个距离,差不多是步行叁五分钟的范围,刚好覆盖同一个小区、相邻的几栋办公楼,或者一片商业街区。
上个月我在锦绣五溪片区就用这个功能认识了个朋友。那天下午我在超市买东西,顺手刷新了一下,发现两百米内有个人刚发布动态。我发了个打招呼的消息,对方回复说也在同一家超市。我们干脆在生鲜区碰了个面,晚上一起吃了顿饭。
这种偶遇带来的惊喜,是刻意安排约会无法比拟的。它让社交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两个恰好都在附近的人,自然而然地见个面。
而且我发现,生活在相同半径内的人,往往会有更多共同话题。聊起附近新开的餐厅、吐槽同一个路口的拥堵、推荐小区里靠谱的水果店,瞬间就能拉近距离。
快速约见,但要懂得把握节奏
当然,快速约见不等于草率。我也有过一些教训,慢慢总结出几个小经验。
首先,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确实方便,但第一次见面还是要选个人多的公共场所。怀化城区不大,步步高、万达或者太平桥附近都有很多适合见面的地方。
其次,别把“快速”理解成“匆忙”。我一般会提前确认对方大概有多少空闲时间,如果对方只有一小时,那就喝杯咖啡;如果晚上都没事,可以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
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是每次见面都非要达成什么目标,就当是多认识个朋友。我在附近200米快速约见交友的过程中,确实遇到过一两个不太合适的人,但也交到了现在经常一起打球的朋友。
生活在怀化这样规模的城市,其实我们周围一直存在着许多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只是以前没有合适的工具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现在有了精准的定位功能,附近200米快速约见交友变得触手可及。
下次你在鹤州路逛街、在香洲广场散步,或者只是在自家小区楼下喝奶茶时,不妨打开手机看看。也许就在两百米内,正有人期待着一次不期而遇的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