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高邮品茶选拔活动工作坊
这几天路过城南老街,总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牵着鼻子走。抬眼一看,原是高邮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新开了张,隔壁还挂着“高邮品茶选拔活动工作坊”的牌子。嚯,这阵仗,引得不少老街坊揣着手在门口张望。
推门进去,里头倒是别有洞天。不像普通茶馆那般安静,这里倒像是个热闹的集市。七八张茶台错落摆放,每张台子都围坐着人。有位老师傅正拎着长嘴铜壶,手腕那么一抖,热水划出道漂亮的弧线,稳稳落入茶盏,激起一团白雾。他旁边坐着个年轻人,捧着杯子咂摸了半天,眉头皱得能夹住芝麻:“这茶汤是透亮,可回甘怎么短了一截?”
茶叶里的门道可深了
坐在角落的王大爷是这儿常客,他端着白瓷杯慢悠悠地说:“你们年轻人总说茶都一样,哪知道里头门道深着呢。”他指着面前叁泡龙井,“就说这炒青火候,差个叁五秒,味道就能从清冽变成焦糊。前些日子高邮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搞盲品,连着十个人都把明前茶认成了雨前茶。”
这话引得邻桌李姐也凑过来:“可不是嘛!我去年在乡下收的野茶,本来没当回事。结果拿到高邮品茶选拔活动工作坊一试,老师傅说这茶树长在竹林边上,带着竹叶清香,现在倒成了抢手货。”她说着掏出手机,“你看,连南京的茶商都专门加我微信订货。”
工作室负责人小陈刚巡场过来,听见这话笑了:“咱们这儿就像个茶江湖。有研究古法焙茶的老师傅,也有琢磨冷泡茶的年轻人。上周还有个大学生拿来用茉莉花窨制的乌龙茶,那味道,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窗外日头渐渐西斜,茶台边的讨论却越来越热乎。新来的张婶刚开始还拘谨,现在正扯着嗓子跟人争论:“我觉得这批毛尖就是比上次的好!虽然价格贵点儿,可喉韵绵长啊。”她对面的老茶客不以为然,又给她续上一杯:“您再细品品,这茶汤入喉后的变化……”
暮色渐浓时,工作室里亮起温暖的灯光。茶香混着笑语飘出窗外,慢慢融进老街的夜色里。或许明天,这里又会冒出让人惊喜的新茶,或是对于制茶的新点子。这片叶子带来的故事,就像茶汤里舒展的叶片,还在继续着它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