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100米内学生约,内江百米学生相约
那天刷手机,突然看到群里弹出一条消息:“周末有约吗?就在学校附近百米内,找个地方坐坐?”下面紧跟着一串“+1”的回复。我心里一动,这不正是我们最近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内江100米内学生约”,这个说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在我们同学间传开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从前我们约着出去玩,动不动就是“进城”、“逛商圈”,来回一趟少说也得半天工夫。现在倒好,大家反而更喜欢在学校周围这一亩叁分地里打转。校门口那家开了十几年的奶茶店,二楼靠窗的位置永远最抢手;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下午四点钟的阳光总是恰到好处;就连宿舍楼下的石凳,也成了我们临时起意闲聊的首选。
百米生活圈的味道
记得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五六个人就这么临时约在了校门对面的甜品店。阿明一边吃着双皮奶一边说:“你们发现没,其实这百米范围内,什么都有了。”还真是,我们常去的几个地方都在步行五分钟的圈子里:那家永远飘着烤面包香气的早餐店、可以无限续杯的咖啡馆、还有卖着正宗四川抄手的小馆子。这些地方不大,却刚刚好装得下我们的课余时光。
有时候觉得,这种“内江百米学生相约”的方式,反而让见面变得更容易了。不用提前叁天预约,不用纠结穿什么衣服,更不用担心路上堵车。可能就是下课路上偶遇,随口一句“待会儿楼下见”,就能凑成一场小型聚会。这种随意,反倒让见面多了几分亲切感。
小琳有次笑着说,她现在已经成了“百米生活通”,哪家店出了新品,哪个角落奥颈贵颈信号最好,她都门儿清。这话不假,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熟悉的据点:有人偏爱图书馆一楼的休息区,觉得在那里写作业效率特别高;有人钟情于操场看台的最高处,说在那里看日落视野最开阔。
这种“学生约”的习惯,不知不觉改变了我们很多。见面不再需要郑重其事,聊天内容也从天马行空变得接地气。可能是吐槽刚结束的考试,也可能是分享在家乡吃不到的特色小吃,甚至就是安安静静地各自做作业,偶尔抬头说两句话。这种相处,让人特别放松。
上周叁晚上,我们几个人坐在奶茶店里,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小陈忽然说:“等以后毕业了,不知道还会不会记得这些在百米范围内转悠的日子。”店里顿时安静了几秒,只听见吸管搅动冰块的声音。是啊,这些看似平常的相约,或许正在成为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鲜活的记忆。
现在想想,“内江100米内学生约”这种方式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大概就是因为这份恰到好处的便利和舒适。它让见面变得简单,让相处变得自然,让记忆变得具体。就像那句话说的——最好的距离,可能就是你想见的时候,转身就能到达的地方。
不知道别的学校是不是也这样,但在我们这里,这百米范围确实装下了不少青春的故事。下次你要是在内江的大学附近,看到叁叁两两的学生聚在某个小店里有说有笑,那很可能又是一场“百米学生相约”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