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北海学子600元随时服务
这两天在北海外语学院的校园里,总听见同学们讨论着同一个话题——有人在校内论坛发了帖子,说是能提供“600块钱随叫随到”的服务。刚开始我还纳闷呢,这年头六百块能干什么?直到在食堂遇见隔壁班的李同学,他刚帮美术学院的学生赶完设计稿,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北海学子600元随时服务”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跑腿代购。小李边扒拉着糖醋排骨边给我解释:“其实就是用专业技能接活儿。我会用笔厂和剪辑软件,上个月帮人做了叁个公司宣传视频,赚的比暑假打工两个月还多。”他掏出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光这个月就有八个客户预约,有个本地商家甚至想跟他签长期合同。
藏在宿舍里的创业团队
跟着小李回宿舍取资料时,我彻底惊呆了。他们宿舍四个男生把阳台改成了工作间,叁台电脑同时运行着设计软件,墙上贴着排班表。戴眼镜的王同学转过头说:“我们按紧急程度收费,最急的单子加收30%,通宵熬夜还能额外赚个宵夜钱。”他指着桌上的机械键盘,“这键盘就是上周连做叁个笔笔罢换的。”
说来也挺有意思,这些学生接的活儿都特别接地气。有人专攻毕业论文排版,有人擅长短视频剪辑,还有个女生靠教小朋友弹古筝,周末排课都排满了。外语系的张师姐最近在帮海鲜市场老板翻译外贸邮件,每次收费正好六百,她说这价格是仔细算过的:“比翻译公司便宜30%,但又比普通兼职收入高,双方都合适。”
现在走在北海大学的林荫道上,经常能看见同学们抱着笔记本匆匆赶路。图书馆的角落成了临时洽谈区,总有人边喝奶茶边讨论设计需求。有次我路过时听到段有趣对话,穿格子衫的学长挠着头说:“您这餐厅菜单要做得既文艺又要有烟火气,得加五十。”对方立刻微信转账,还多转了二十块说是买奶茶。
这种服务模式之所以能流行起来,说到底是因为它解决了双方的痛点。对我们学生来说,时间相对灵活,不用被固定工作时间绑死;对客户而言,花中等价钱就能买到专业服务,比大公司便宜不少。就像经管学院老师说的,这本质上是个双赢的良性循环——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缓解了经济压力。
记得上周在滨海路咖啡馆,遇见个已经毕业的师兄回来找学弟做础笔笔界面。他说现在创业公司预算紧,请在校生做设计比雇专职设计师省心:“孩子们创意好,修改起来也痛快,不会斤斤计较修改次数。”坐在对面的学弟抿了口咖啡,眼睛亮晶晶的:“等这个项目做完,我就凑够钱换新数位板了。”
夜幕降临时,宿舍楼的灯光星星点点亮起来。许多同学正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完成那些“600块随叫随到”的约定。这些年轻的身影用专业技能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或许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最真实的生存图景——既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又在实践中打磨着生活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