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临夏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
这事儿要不是听亲戚亲口说,我压根不敢相信。临夏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串数字在饭桌上被提起时,筷子都差点从手里滑下去。
表姐家孩子今年刚上初二,平时看着挺文静。哪知道月初查话费,发现孩子用手机打了整整叁个小时长途,话费直接飙到八百块。表姐当时气得声音都抖了:“八百块啊!我卖半个月酿皮都赚不来这些钱。”
电话那头到底是谁
家里最开始怀疑是不是被骗了。孩子支支吾吾说了半天才坦白,电话是打给外地打工的小学同学。那孩子随父母转到南方工厂学校,最近因为想家整天哭。“我就是想陪她说说话”,小侄女低头揪着衣角,“她说听见我声音就像回到咱临夏的操场”。
这话让表姐举起的巴掌慢慢放了下来。八百块钱买来的叁小时通话,装的都是两个孩子沉甸甸的想念。南方工厂的喧嚣和西北小城的安静,就在电话线里这么连着。
其实想想,现在谁还打这么长的电话呢?微信语音六十秒都觉得啰嗦。可偏偏这两个孩子,硬是把已经落灰的长途电话业务,打出了温度。临夏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听起来像荒唐事,里头藏着的却是比钱更重的情谊。
邻居老马听说了这事,在巷口晒太阳时咂咂嘴:“现在娃们压力大着呢。”他说儿子去年也偷偷给补习班同学打过长途,不过没这么夸张。“那些转到外地的孩子,就像断线的风筝。能抓着说几句话,心里就踏实了。”
小县城的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就跟着父母外出求学。留在本地的这些孩子,看似每天照样上学放学,心里却装着说不清的失落。
表姐最后没舍得狠狠责罚孩子,只是把手机套餐改了。倒是小侄女自己偷偷把压岁钱拿出来要补话费,被表姐拦住了。“钱能再赚,你这份心比钱金贵。”那天晚上,我看见表姐把通话记录截屏存进了手机,备注是“女儿长大了”。
这事在亲戚圈里传开,大家最初都笑表姐太惯孩子。可细想之下,谁没在年少时做过几件不计代价的傻事呢?只是现在成年了,凡事都要先算计算计值不值得。
临夏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表面看是孩子不懂事乱花钱。可拨开那串数字,看见的是两颗害怕失去友谊的、滚烫的心。在这个连问候都要复制粘贴的快节奏时代,有人愿意为你耗费叁小时和半个月的收入,或许是比任何礼物都珍贵的告白。
后来听说,那两个孩子约定每个月写一封信。“邮票比话费便宜多了”,小侄女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窗外是临夏特有的蓝天,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也许成长的代价,就是学会用更聪明的方式,守护那些值得守护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