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那里有站小巷,恩平这边有站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5 17:52:09 来源:原创内容

巷口飘来的豆香

前两天路过恩平老城区,听见两位阿姨在巷口聊天。一个说:“恩平那里有站小巷的云吞面,料足汤浓,我每周都要去吃一次。”另一个接话:“是啊,恩平这边有站小巷的老店确实地道,我女儿每次回来都要先去那儿。”这番对话让我停下脚步,不禁琢磨起来——这站小巷,究竟藏着什么特别之处呢?

说起站小巷这个名字,还挺有意思的。据说以前这里是个小驿站,来往的人都会在这儿歇脚。时间长了,大家就把这条小巷叫成了“站小巷”。现在驿站早没了,但名字却留了下来,成了老恩平人心里一个特别的地标。

我沿着青石板路慢慢往里走,两旁是有些年头的骑楼。墙面上爬着青藤,阳光从屋檐的缝隙漏下来,在石板上洒下一片斑驳。走着走着,忽然闻到一阵香气,是从巷子深处飘来的。顺着香味往前走,果然发现一家云吞面店,门口支着大锅,热气腾腾的。

店老板是个爽快人,一边包着云吞一边和我聊天。他说这家店从他爷爷那辈就开始经营,用的还是老配方。“恩平这边有站小巷的老味道,得用心守着。”他捏云吞的手法很熟练,每个云吞的褶子都整整齐齐,像小花苞似的。

正说着,隔壁裁缝铺的阿婆端着饭盒过来买云吞。她笑着说:“在这住了四十年,就认准这家的味道。恩平那里有站小巷的吃食,最对咱们老街坊的胃口。”说话时,她眼角的皱纹都带着笑意,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满足。

再往巷子深处走,发现这里还真是藏龙卧虎。有做了叁代人的竹编手艺店,老师傅坐在店门口,手指翻飞间,竹篾就变成了精致的篮子;还有一家老式理发店,红色的旋转灯筒虽然褪了色,但依然在慢悠悠地转着。每个店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故事都和这条小巷紧紧相连。

在巷尾遇到一位正在写生的年轻人。他说自己是美院的学生,专门来画这些老建筑。“每次来恩平这边有站小巷,都能发现新的角度。”他的画本上,斑驳的砖墙、错落的电线、晾晒的衣物,都变成了生动的线条。他说,这里最有味道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景点,而是那种鲜活的生活气息。

天色渐晚,巷子里飘起各家各户的饭菜香。有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有邻里之间互相招呼的乡音。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大家说起恩平那里有站小巷时,语气里总会带着几分亲切。这里不只是一条普通的小巷,更是老恩平人的生活缩影,是这座城市记忆的活档案。

离开时又经过那家云吞店,老板正在收摊。他笑着说:“明天早点来,给你留碗头汤的。”我点点头,心里盘算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确实值得慢慢走、细细品。也许下个周末,该带着家人一起来,让他们也尝尝这地道的恩平那里有站小巷的味道。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