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火车站小巷子,兰溪火车站周边小街巷

发布时间:2025-11-03 13:20:37 来源:原创内容

兰溪火车站小巷子里的旧时光

每次路过兰溪火车站,我的脚步总是不自觉地往旁边岔开,拐进那条熟悉的小巷。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多是行色匆匆的旅客,拖着拉杆箱的轮子声此起彼伏。可只要往旁边走那么十几步,拐个弯,世界就像被调了静音键——那些喧闹忽然就远了,淡了,最后只剩下巷子里的风,慢悠悠地吹着。

巷子不宽,两边是些老旧的平房,墙皮有些斑驳,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砖色。屋檐下偶尔能看见坐着竹椅的老人,手里摇着蒲扇,眼睛半眯着,像是在打盹,又像是在看街景。有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经过,那叫卖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巷子里转几个弯,听着特别有味道。

说到味道,这巷子里藏着的美食还真不少。路口那家烧饼铺,炉子就支在门口,烧饼贴在炉壁上,烤得金黄酥脆。老板娘动作麻利,用铁钳夹出来,热气腾腾的,芝麻香混着面香直往鼻子里钻。咬一口,咔嚓作响,那股子热乎劲儿能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再往里走几步,有家面馆开了二十多年,桌椅都磨得发亮了,但味道一直没变。老板说,他用的还是老汤头,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熬,那汤色清亮,味道却醇厚得很。

巷子深处有家理发店,特别有意思。店里还保留着那种老式的理发椅,铁铸的底座,能旋转,能放倒。老师傅不烫不染,就理最传统的发型。墙上挂着一面斑驳的镜子,镜框的漆都快掉光了。但老师傅的手艺是真好,推子在他手里听话得很,咔嚓咔嚓,节奏分明。来理发的多是老街坊,往椅子上一坐,不用多说,老师傅就知道该怎么剪。

有时候我会想,这条小巷子就像火车站的一个秘密出口。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可能去了很远的地方;从这里走进来的人,又回到了记忆中的老兰溪。巷口那面墙上还留着些模糊的字迹,仔细辨认,能看出是以前写的标语,年代久远了。墙根处长着青苔,绿茸茸的一小片,雨天的时候格外鲜亮。

巷子另一头通向老居民区,傍晚时分最热闹。下班的人推着自行车往里走,车铃叮当作响;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谁家厨房的窗户飘出炒菜的香味,还伴着锅铲碰撞的声响。这些日常的烟火气,让这条巷子活了起来,它不只是连接两端的通道,更像是一条流淌着生活的河。

站台上的广播隐约传来,提醒着某趟列车即将进站。这声音穿过建筑物的缝隙,飘进巷子里,和这里的安静形成奇妙的对比。一边是即将启程的远方,一边是驻足停留的过往,而这条小巷子,恰好成了两者之间的过渡。它不催促谁,也不挽留谁,只是静静地在那里,像个见证者。

天色渐渐暗下来,巷子里的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那灯光是昏黄的,照在石板路上,泛着柔和的光晕。有户人家的窗户里传出电视的声音,还有洗碗时碗碟碰撞的清脆响声。这些细碎的日常,组成了这条巷子独有的韵律。它不像火车站那样时刻准备着迎接离别或重逢,它只是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模样。

走出巷子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巷口那棵老榕树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几个老人还坐在树下下棋。站前广场的灯光很亮,但这边的昏黄,反倒让人更觉得安心。这条兰溪火车站周边小街巷,就像老照片里的一角,虽然不起眼,却装满了说不完的故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