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大学城后街服务,校园周边生活配套
提起凌源大学城后街,每个在这儿生活过的同学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条不到五百米的小街,可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温暖的角落。
早上七点半,后街是在鸡蛋灌饼的香气里醒来的。“阿姨,老样子,加俩鸡蛋!”戴着绒线帽的男生趴在窗口喊一嗓子,煎饼铛上滋啦作响,葱花混着面皮的焦香飘出好远。隔壁打印店的老板刚拉起卷帘门,就听见熟客的招呼:“老板,帮忙缩印下重点呗,下午考试急用!”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后街重复上演,平常,却格外亲切。
舌尖上的第二食堂
要说后街最有人气的地方,绝对绕不开那些小吃店。兰州拉面、麻辣烫、黄焖鸡米饭……天南地北的风味都挤在这条小街上。我最常光顾的是那家“川味小厨”,老板是地道的重庆人,做的麻辣香锅堪称一绝。下午没课的时候,总爱和室友约在那儿,点一锅热气腾腾的香锅,边吃边聊,从专业课的难题聊到社团里的趣事。那些烦恼和压力,仿佛都随着蒸腾的热气飘散了。后街的这些店家,用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实实在在地组成了我们的“第二食堂”。
除了吃饭,后街的校园周边生活配套更是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街角那家绿色招牌的文具店,几乎能解决所有学习所需;隔壁的眼镜店,不知道帮多少同学在体测前修好了摔坏的镜架;再往里的理发店,虽然装修简单,但罢辞苍测老师永远能理解我们“稍微修一下”的诉求。这些看似零散的服务,拼凑起来,恰好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完整拼图。
人情味儿,才是最珍贵的服务
后街最打动人的,还不是它的便利,而是那份浓郁的人情味儿。水果摊的阿姨总会顺手塞给你两个橘子,修鞋的大爷会一边唠嗑一边把你的鞋底补得结结实实。这种熟稔的、带着温度的联系,让独自在外求学的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可以说,这条街提供的,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商业凌源大学城后街服务,它更像一个温暖的社区,默默支撑着我们的求学时光。
夜幕降临,后街又是另一番景象。路灯渐次亮起,各个摊位的灯牌汇成一条流动的光河。刚下自习的学生叁叁两两地走来,买一份夜宵,或者只是在街上随意逛逛,让疲惫的大脑放空片刻。这里的喧嚣是温和的,充满了生活的踏实感。站在街头望去,每一盏亮着的灯,背后都是一个为梦想努力的故事。
其实想想,后街可能有些杂乱,店铺也不算高档,但它就在那里,沉默而坚定地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它见证过我们的欢笑,也包容过我们的泪水。当多年后回忆起大学生活,除了教室和图书馆,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这条街的模样,还有那份独特的、充满烟火气的校园周边生活配套所带来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