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95场汇总,凌源九十五场集锦
凌源95场汇总的热闹景象
说起咱们凌源这地方,最近可有个话题特别火,就是那个“凌源95场汇总”。这事儿吧,得从去年秋天说起。当时文化馆的老张突然冒出个主意,说要把散落在各乡镇的表演队伍都集中起来搞个展示。谁都没料到,这个想法像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后竟办成了连续九十五场的文化盛会。
我还记得开幕式那天,人民广场上人山人海。秧歌队的大妈们穿着崭新的绸缎衣裳,手里的扇子舞得跟蝴蝶似的。那边厢,皮影戏的老艺人正在调试幕布,嘴里哼着传承了百年的唱腔。最吸引眼球的是那群年轻人带来的街舞表演,传统与现代就这么奇妙地交融在一起。
要说这凌源95场汇总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给那些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比如榆州屯的王老爷子,带着他的叁弦琴来了。老爷子今年七十八,手指头却灵活得很,一曲《将军令》弹得荡气回肠。台下坐着的老戏迷们闭着眼,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那场面,真是把人的思绪都带回到了几十年前。
随着活动进行,凌源九十五场集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个周末专门安排了手工艺市集,剪纸、刺绣、泥塑,各式各样的民间手艺都来了。李家沟的刘大姐现场演示怎么用一把小剪刀,叁下两下就剪出个活灵活现的鲤鱼跳龙门。围观的人群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有个小男孩扯着妈妈衣角说:“我也要学这个!”
不过啊,要说最受欢迎的还是美食专场。凌源特色的杏仁粥、手工豆腐、炭火烤饼,这些平常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小吃,这次都聚到了一起。特别是老马家的羊肉汤,那天足足卖出去叁百多碗,老马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笑开了花。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第十一场活动,那天突然下起雨来。本来担心观众会散去,没想到大家撑起伞继续看。台上的演员更来劲了,唢呐吹得格外响亮,仿佛要和雨声比个高低。雨中的演出别有一番味道,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映着红色的灯笼,那画面至今还在我脑海里留着。
随着凌源95场汇总一场接一场地办,很多在外工作的凌源人也专程回来看。我在现场遇到个在北京工作的姑娘,她说在朋友圈看到家乡办这么热闹的活动,特意请假回来的。“没想到咱凌源也能把文化活动办得这么有声有色”,她这么说着,眼睛里闪着光。
活动办到后半段,组织者开始尝试些新花样。比如把皮影戏和现代动画结合,给传统的《西游记》配上了电子音乐。刚开始还有些老观众直摇头,看着看着却都乐了。孙悟空的影子在幕布上翻跟斗,配上动感的节奏,确实别有风味。
现在回想起来,这凌源九十五场集锦就像一本厚厚的相册,记录着咱们这座小城的喜怒哀乐。有老艺人谢幕时眼角的泪光,有小朋友第一次登台的紧张模样,有观众掌声如雷的激动时刻,这些都是用钱买不来的宝贵记忆。
活动结束后,很多参与者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原来只是自娱自乐的广场舞队,现在经常被邀请到周边县市表演;做糖人的老师傅收了好几个年轻徒弟;就连街角那家原本生意清淡的茶馆,也因为经常举办曲艺活动而热闹起来。
走在现在的凌源街头,时不时还能听到人们在谈论那次活动。卖豆腐的大婶会跟你说起美食专场那天的盛况,书店老板会给你看当时拍的照片,出租车司机能给你讲每场活动的趣闻。这九十五场活动,就像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种子,慢慢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