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青州火车站旁的小巷
青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是我每次回乡的必经之路。出了检票口往右一拐,绕过那座灰扑扑的公交站台,就能看见巷口那棵歪脖子槐树。这条青州火车站旁的小巷,和光鲜亮丽的车站广场仿佛是两个世界。
巷子窄得很,两辆电动车并排都勉强。脚下的青石板被磨得油光水滑,下雨天可得小心点走。墙根处总汪着点湿气,青苔沿着砖缝悄悄爬上来,绿茸茸的。巷子两旁的店铺门脸都不大,但各色营生倒齐全。王记炒货的老板娘认得我,每次路过都要抓把瓜子塞我手里:“刚炒的,香着呢!”她那围裙上总沾着糖霜和盐粒,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
巷子里的烟火气
再往里走是老周的修车铺。他那永远摆着几辆待修的自行车,零件散了一地。老周不爱说话,就爱听收音机里的相声,有时修着修着自己噗嗤笑出声来。隔壁理发店的红白条纹灯筒转啊转的,老师傅的手艺还是老一套,推子嗡嗡响着,碎头发落了一地。这些铺子都没挂什么显眼的招牌,可住在附近的人都门儿清。
巷子深处有家烧饼铺,那香味能飘出老远。烤炉是祖传的老物件,老师傅用火钳夹烧饼的动作,和他爹当年一模一样。刚出炉的烧饼烫手,得左右手倒腾着拿,咬一口,芝麻哗啦啦往下掉。我常想,这条青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输送着最真实的生活滋味。
傍晚时分最是热闹。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自行车铃叮叮当当响成一片。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惊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二楼晾着的衣服还在滴水,在夕阳下闪着细碎的光。这时候从巷子这头望过去,能看到火车站钟楼的尖顶,和巷子里晾晒的衣衫构成奇妙的画面。
去年听说这片要拆迁,我心里咯噔一下。再回去时,发现巷子还在,只是王记炒货的招牌新了些,老周的修车铺里多了个徒弟。烧饼铺门口排起了队,还有年轻人举着手机在直播。变化是有的,但骨子里的东西没变。青州火车站旁的小巷依然固执地守在那里,像一位习惯了车站喧嚣的老人家,在时代洪流中保持着自己的步调。
我站在巷口槐树下,看着出站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走过。他们大概不会注意到这条不起眼的小巷,更不会知道这里藏着多少普通人的日子。而我每次踏上这条青石板路,就知道真的到家了。火车站的广播声渐渐远去,巷子里的生活正缓缓展开它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