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灵宝男性常访的小巷
这条巷子藏在老城区南边,要是没人指路可真找不着。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的梧桐树比我的年纪都大。每到傍晚,巷口王师傅的修车摊最先亮起灯,几个男人就围着那小马扎坐下,手里摇着蒲扇。
巷子中段老陈家的羊肉汤馆开了二十多年,灶台上的大锅从来不停火。那天碰见邻居李哥,他正端着粗瓷碗吹热气:“下班往这儿一坐,啥烦心事都跟着汤气飘走了。”他说这话时,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满足劲儿啊,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舒坦。
巷子里的烟火日常
再往里走是赵叔的理发店,红白蓝灯柱转了小半辈子。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这些老主顾未必真为了剪头发——有人就为在老旧皮椅上躺会儿,听推子嗡嗡响着,跟赵叔扯几句家常。巷子最深处有个棋摊,楚河汉界画在石桌上,总围着一圈人。他们下棋不着急,一步棋能琢磨老半天,顺便聊聊孩子上学、家长里短。
说真的,我第一次去还挺纳闷,这巷子破破旧旧的有什么好?后来才咂摸出味道——在这儿不用端着装着,衬衫能解开扣子,二郎腿能翘起来。老张跟我说过掏心窝子的话:“在单位是科长,在家是顶梁柱,只有在这儿,我就是老张。”他捏着棋子迟迟不落下,像是贪恋这片刻的自在。
巷尾新开了家卖胡辣汤的,老板小冯才二十八岁。我原以为年轻人不爱凑这热闹,没想到他笑呵呵地说:“这条灵宝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规矩我懂——汤要滚烫,饼要管够,闲话要左耳进右耳出。”看来这条巷子的魂,还在往下传呢。
前几天路过,看见几个男人站在巷口抽烟,谁也没说话。暮色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那支烟抽完了,各自拍拍肩膀就散了。这种默契,大概就是灵宝男性常访的小巷特有的语言。这条巷子不繁华,不时尚,却装着男人们最真实的样子——卸下盔甲的战士,在这里互相守护着平凡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