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女子学院后街喝茶,附近街巷品茶闲叙

发布时间:2025-11-02 00:22:01 来源:原创内容

傍晚的阳光斜斜地洒在蛟河女子学院后街的青石板上,我推开那家常去的茶室木门,风铃叮当作响。老板娘正踮着脚擦拭博古架上的青瓷茶罐,回头朝我笑了笑:“老位置给你留着呢。”

临窗的榆木桌被晒得温润,我刚落座,就听见隔壁桌几个女生在讨论茶单上的新品。“这个月光白闻着像熟透的蜜瓜”,“还是凤凰单丛的兰花香更耐泡”——她们是女子学院茶艺社的学生,每周这个时间都会来这儿办茶会。穿藕荷色针织衫的姑娘转动着闻香杯忽然说:“其实在附近街巷品茶闲叙最舒服了,上周我们在转角那家小馆子试了勐海熟普,窗外刚好有梨花落进来。”

茶水里的光阴故事

老板娘端来我存在这儿的布朗山生普,紫砂壶里茶叶正徐徐舒展。她说起后街这些年的变迁,原来整条街只有她这一家茶室,后来渐渐开出七八家风格各异的小馆。“但咱们这条街的茶客都慢悠悠的,不像商业区那些网红店。”她指着墙上那张泛黄的手绘地图,“常有客人拿着地图把后街茶室挨个喝遍,说我们这儿能喝到时间本来的味道。”

茶艺社的姑娘们传来清脆笑声,她们在传看手机里刚拍的茶汤照片。“这张光影绝了!琥珀色的茶汤里还有细密的白毫在浮动。”“发给我妈看看,她总说年轻人只会喝奶茶。”穿针织衫的姑娘接过手机轻声说:“在蛟河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早就变成我们宿舍周末的固定节目了。”

窗外飘来烤红薯的香气,混着茶室里沉淀的木质香。有个戴眼镜的姑娘小心地往茶壶上淋着沸水,蒸腾的水汽让她镜片蒙上白雾。她同伴打趣道:“你这壶茶要是泡坏了,可得把《茶经》抄叁遍。”满桌人顿时笑作一团,连柜台后的老板娘都跟着扬起嘴角。

我小口啜饮着杯中的茶汤,想起第一次来这儿还是叁年前的雨天。当时被雨困在屋檐下,是老板娘开门邀我进来喝杯热茶。从那以后,这张靠窗的位置就像我在这个城市的落脚点。见过留学生在这儿笨拙地学用盖碗,见过退休教师带着收集的雨水来泡茶,更多是那些年轻女孩们,把茶桌变成分享心事的树洞。

夕阳西斜时,茶艺社的姑娘们开始收拾茶具。穿针织衫的姑娘把剩下的茶点打包好,转身对我说:“学长,我们下周六要办春日茶会,要不要来当评委?”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眼睛弯成月牙:“就在转角那家新开的庭院茶室,听说他们家庭院的紫藤花全开了。”

望着她们嬉笑着消失在暮色里,我摩挲着手中温热的茶杯。这条街的茶香仿佛有种魔力,让匆忙的人愿意停下脚步,让素不相识的人能在茶桌旁相视而笑。老板娘又续了壶热水给我,风铃轻轻摇动,后街的灯火次第亮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