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附近人是否为销售
津市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
那天晚上刷朋友圈,手指一滑不小心点进了"附近的人"。列表里蹦出几个头像精致的账号,介绍写着"创业精英""自主经营"。朋友突然凑过来瞄了一眼,笑着说了句:"现在这功能都快成电子菜市场了。"这话让我愣了半天,确实,现在看到附近的人申请,心里总得打个问号。
有个在津门做房产中介的小伙子跟我说过他的经历。有次他通过附近的人加了个自称"茶叶经销商"的账号,对方朋友圈全是品茶视频和高档餐厅定位。聊了叁天后开始推荐"特供岩茶",半斤要价两千八。后来在本地论坛发现,同样的头像同时在五个区县显示距离。"这不就是移动摊贩嘛!"他苦笑着把聊天记录删了。
其实辨别方法倒也不难。那些正经做生意的街坊,通常会在介绍里直接写明"西青区水果店"或"河东修理家电"。反倒是有些账号,地区写着"安道尔""冰岛",朋友圈却定位在津市某小区,这种反差就挺有意思。有次我问个显示在意大利的账号:"您那现在几点?"对方秒回:"下午叁点半。"可当时津市才早上八点。
社区便利店的张姐有套自己的识别方法。她发现真正的微商会在朋友圈明码标价,而伪装成普通用户的销售往往用"私聊报价"。有回她试探着问某款面膜价格,对方发来二十多条语音,最后才说需要先付定金。"街坊邻居哪用得着这么复杂?楼下美容院都直接把价目表贴玻璃门上。"
现在很多津市老住户养成新习惯,看到附近的人申请先点开相册。如果连续叁个月都在发同款商品图,或者凌晨叁点还在更新促销信息,这基本就是职业卖家了。倒是那些偶尔晒早点煎饼果子、抱怨堵在解放桥的账号,反而更可能是真实邻居。
地铁上遇到过抱着手机发愁的李阿姨,她说女儿教她用微信找人下棋,结果整天收到化妆品推广。后来我教她看个性签名栏——正经找牌友的会写"周末约象棋",而销售账号往往留着手机号或"欢迎咨询"。过了两周她高兴地说,现在真找到几个退休棋友,每天在人民公园约战。
有时候觉得,这个功能就像数字时代的胡同口。搬着小马扎坐在树荫下乘凉的可能是真邻居,推着叁轮车反复叫卖的咱也心里有数。现在遇到弹出来的申请,我习惯先看看对方有没有分享过海河夜景、五大道的海棠花。这些带着津门烟火气的内容,比任何包装精致的广告都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