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嘉峪关火车站后巷名称

发布时间:2025-11-02 07:57:49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路过嘉峪关火车站,突然被一位背着登山包的大叔拦住了。他满头大汗,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操着浓重的西北口音问我:"同志,打听个事儿,您知道嘉峪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吗?我找了半天,导航上也没标。"

这一问可把我问住了。我在嘉峪关生活了二十多年,火车站前广场闭着眼睛都能走,可要说车站后面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还真没留意过名字。这种感觉就像你天天在自家小区进出,突然有人问你单元楼下的冬青树是什么品种——太熟悉反而容易被忽略。

藏在城市记忆里的毛细血管

说实话,火车站后巷这种地方挺有意思的。它们不像主干道那样光鲜亮丽,却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承载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我决定陪大叔去找找看,顺便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绕过气派的火车站大楼,后面的世界突然就变了个样。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只有拉着买菜车的大妈、蹲在门口下棋的大爷,还有飘着葱花香味的小饭馆。墙面有些斑驳,电线在头顶交错,可这种凌乱里透着说不出的亲切。

我们连续问了好几个路人。水果摊老板说好像叫"车站后街",修车师傅坚持是"铁道巷",开旅馆的老板娘又说是"迎宾路二巷"。这可真有意思,同一条巷子在不同人嘴里有不同的名字,倒像是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属于自己的地图。

最后还是巷子深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给出了答案。他摇着蒲扇坐在梧桐树下,慢悠悠地说:"啥名字不名字的,我们老住户都管这儿叫'车站后院'。以前火车站没扩建时,这一片都是铁路职工的家属院。"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故事

老人这话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条巷子可热闹了,每天都能听到火车汽笛声,家家户户门口晒着铁路制服。孩子们在铁轨边的空地上踢球,女人们在水井旁洗菜聊天。后来火车站越建越大,老住户陆续搬走,但"车站后院"这个称呼却留了下来。

大叔听得入神,连说要找的地方就是这里——他年轻时在这当过扳道工,这次特意回来看看。看着他眼眶微红地指着巷口那棵老槐树说"当年就在这儿和我媳妇第一次见面",我突然理解了这条巷子对他的意义。

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对游客来说可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点,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青春,是乡愁,是回不去的旧时光。就像那位大叔,他不在乎这里官方的名字叫什么,他在找的是叁十年前的那个"车站后院"。

临走时我特意看了巷口的标牌,蓝色的牌子上确实写着"迎宾路二巷"。但旁边电线杆上,不知谁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车站后院"四个字,虽然褪色了,却依然清晰。

这件事过去好几个月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嘉峪关火车站后巷名称,我会说:"官方叫迎宾路二巷,但老嘉峪关人都叫它车站后院。"一个地名能有两种叫法,大概是因为这里既属于现在的城市,也属于很多人的记忆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