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林如何寻找学生服务,穆林怎样获取学生服务

发布时间:2025-11-04 12:08:54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和几位同事聊天,说起新来的教务老师穆林,大家都觉得他挺有一套。刚接手工作不到一个月,就把分散在各个年级的课外辅导、社团活动这些学生服务安排得明明白白。有人好奇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穆林笑着说了句:“其实找对方法就行。”

那天下午我特意去他办公室坐了会儿,正好看见他在整理学生档案。注意到他手边有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做了分类。“这不是什么秘密武器,”穆林见我好奇,主动解释说,“就是把学生经常咨询的问题分门别类记下来。”他翻开几页给我看,里面工整地记录着图书馆开放时间、心理咨询预约方式、体育器材借用流程等等。

从日常交流中发现需求

穆林说他有个习惯,每天午休时会去学生活动中心转悠。看到有学生独自坐着,就上前聊几句。“开始就是问问食堂饭菜合不合口味,后来慢慢聊到学习上的困难。”他说这种随意的聊天往往能发现真实需求。有次听说几个学生想组个读书会却找不到场地,他立即帮忙联系了教学楼里闲置的小会议室。

“其实学生们很少会主动来办公室反映需求,”穆林放下手中的笔,“得主动走出去,在轻松的环境里,他们才愿意说出心里话。”这个方法让他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服务盲区,比如转学生需要学业衔接指导,艺术特长生希望有专门的练习场地。

现在穆林每周都会安排两叁个中午去不同的学生聚集地,食堂、操场、图书馆,走到哪儿聊到哪儿。他说这样获取的信息比坐在办公室里等学生上门要真实得多。

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除了面对面交流,穆林还在各班设立了联络员。“不是班干部,就是普通学生自愿报名。”他拿出手机给我看刚建好的微信群,“这样既不会增加班干部负担,又能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群里每天都有学生在反馈各种问题,从宿舍报修到课程调整,五花八门。

有意思的是,穆林从不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我先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想法,”他说这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他们提出的办法比我们想的还要周到。”上周有学生反映实践活动时间冲突,就是其他同学帮忙想出了分批次进行的办法。

这种互动让穆林怎样获取学生服务变得简单高效。他不用整天忙着应付各种突发状况,而是把精力放在优化服务流程上。最近他正打算整理一份服务指南,把学生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收录进去。

说到这儿,穆林接到个电话,是学生来咨询暑期社会实践的事。他耐心地解释了报名流程,还提醒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挂掉电话后他笑着说:“你看,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该找谁,怎么找。”

窗外传来下课铃声,几个学生说说笑笑地从办公室前经过。穆林望着他们的身影,语气变得温和:“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被关注,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有的会主动说出来,有的需要我们去发现。”他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动作不紧不慢,“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需要帮助时总能找到人。”

这时有个学生探头进来,想问对于选修课的事。穆林立即起身迎上去,听他说明情况后,从文件夹里找出一份课程说明。“这个问题不少同学都遇到过,”他指着说明上的重点部分,“你可以先看看这个,如果还有不清楚的,我帮你联系任课老师。”

看着学生满意地离开,穆林转身对我说:“工作中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学生问题得到解决时的笑容。”他收拾好桌面,准备去参加一个学生座谈会。临走前他提到,明天还要去听几节随堂课,“坐在教室里才能真切体会学生们每天在经历什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