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火车站小巷子,嘉峪关火车站小径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3 11:10:37 来源:原创内容

嘉峪关火车站旁边那条小巷子,我路过了不下十次。每次从站台出来,拖着行李箱哗啦啦响,目光总会被那个不起眼的巷口牵住。说是巷子,其实窄得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墙皮斑驳得跟老树皮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地剥落着。

昨天下午我又经过那儿,太阳斜斜地照着,把巷子切成明暗两半。巷口杂货店的老板娘正踮着脚往绳子上晾衣服,水珠滴滴答答落在青石板上,很快洇开一小片深色。我突然想起第一次注意到这条小巷,还是七年前刚来嘉峪关的时候。

那时我刚大学毕业,背着双肩包在这座城市落脚。手机没电了,想找地方充电,稀里糊涂就拐进了这条嘉峪关火车站小巷子。巷子深处有家裁缝店,老师傅戴着老花镜,踩缝纫机的节奏像在打拍子。我站在门口犹豫,他头也不抬:“充电是吧?插座在左边墙上。”

后来我成了这里的常客。裁缝店隔壁是修鞋摊,再往里走叁步,有对老夫妇卖烤饼,芝麻香味能飘出半条街。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人和事,慢慢织成了我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

巷子里的日常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在巷口等朋友,冻得直跺脚。烤饼摊的老爷子朝我招手:“进来暖和暖和。”他的小煤炉烧得正旺,上面坐着锃亮的铝壶。我们围着炉子喝热茶,他讲起八十年代就在这儿摆摊,见过赶绿皮火车的知青,见过南下打工的年轻人。“这巷子就像个老朋友,”老爷子吹开茶叶沫,“它不说话,可什么都记得。”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确实,每次走在嘉峪关火车站小巷子里,都能感觉到某种沉静的力量。它不像火车站那样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反而有自己的节奏——晾衣绳慢慢转着角度,茶水慢慢变凉,日影慢慢拉长。

上个月回去,发现裁缝店关门了。卷帘门上贴了张纸条,说老师傅搬去和女儿住了。旁边新开了家快递驿站,年轻人抱着纸箱进进出出。烤饼摊还在,老爷子见到我就笑:“还是老样子?”我点点头,接过热乎乎的饼,芝麻香一点没变。

其实变了挺多的。巷子那头新盖了商场,这边墙上也刷了新的创城标语。但总有些东西留下来了,比如青石板路磨出的光泽,比如午后斜阳投射的影子,还有那种让人安心的熟悉感。

最近这次路过,我看见个和我当年差不多年纪的男孩,正蹲在巷子里系鞋带。他身后是那个熟悉的绿色邮筒,斜斜地立着,像在守护什么。我突然觉得,这条嘉峪关火车站小巷子大概还会迎接很多这样的人——带着故事来,又带着故事离开。

老板娘晾完衣服,甩甩手上的水珠问我:“站着发什么呆呢?”我笑了笑没回答。有些感受说不清,就像巷子深处飘来的烤饼香,明明抓不住,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这条看似普通的嘉峪关火车站小巷子,装着一座城市的呼吸,也装着我们这些过客的悲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