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相近的标题:亳州站旁弄堂200元一回

发布时间:2025-11-02 06:35:51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路过亳州火车站,听见两个拎着编织袋的大叔在墙角嘀嘀咕咕。穿灰衬衫的那位压着嗓子问:“听说这附近有个巷子...”旁边戴草帽的立刻接话:“你说老地方啊?往前走拐弯,还是老价钱。”他们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各自钻进了一条青石板路的小巷。

我站在原地愣了半天。这种对话太容易让人想歪了,脑子里瞬间闪过各种社会新闻标题。可转念一想,在亳州这种老城,火车站周边藏着不少代代相传的老行当。就像我二叔说的,有些看着不起眼的巷子,往里走两步别有洞天。

巷子里的老手艺

顺着他们指的方向溜达过去,青砖墙缝里长着野草,墙皮斑驳得能看出年代感。巷子深处传来“哒哒”声,循着声音走到头,是间裁缝铺。老师傅正踩着缝纫机改衣服,旁边木板上用粉笔写着:改裤脚20,换拉链30,定制旗袍200。

“师傅,定制一件要多久?”我问。老师傅推推老花镜:“看料子。普通的叁天,要是绣花的得加钱。”他脚没停,缝纫机针脚密得像尺子量过。“这条巷子做裁缝的,就我家还开着。我爷爷那辈就在火车站边上做衣服,那会儿还是长衫马褂呢。”

突然明白那两百块钱是什么意思了。老手艺人收的不是工钱,是几十年练就的功夫。现在商场里买件成衣才多少钱,可穿在身上总不得劲,不如老师傅一针一线来得妥帖。

隔壁修表铺的王师傅探出头来聊了两句:“现在年轻人谁还修表啊?表不走了就扔。我们这些老家伙守着铺子,其实是在守着一口气。”他手腕上戴着块上海牌手表,表蒙子都泛黄了,还在滴滴答答地走。

走在巷子里,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这些藏在亳州站旁弄堂里的营生,就像老城跳动的脉搏。改衣服的裁缝、修钟表的师傅、编竹篾的手艺人,他们守着这些快要消失的活计,也守着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两百块钱在别处可能就吃顿饭,在这里却能换个传承。

天色渐晚,巷口卖糖人的老奶奶开始收摊。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跑过来,递上一块钱:“奶奶,能画个蝴蝶吗?”老奶奶重新点燃小炉子,铜勺在手里转得飞快,糖丝在石板上一气呵成。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些活在亳州站旁弄堂里的老手艺,就像这糖画,看着普通,却是多少人都忘不掉的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