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生饮茶文化学习体验
说来你可能不信,在乌兰浩特的一些校园里,飘着的不只是书香,还有淡淡的茶香。学生们捧着茶杯上课,这事儿听着新鲜,可还真就成了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我第一次听说学生品茶喝茶上课这事儿,也愣了一下。脑子里冒出的画面是:讲台上老师讲得投入,底下同学们端着青花瓷杯,慢悠悠啜一口,教室里茶香四溢。这哪是教室,分明像个茶室嘛!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茶香里的学问
你可能会想,喝茶就喝茶,怎么还和上课扯上关系了?其实啊,这里的门道挺多的。老师们不是单纯让学生喝茶解渴,而是把茶文化融进了课堂。语文课上,讲到陆羽的《茶经》,同学们就能边品茶边体会那些精妙的描写;历史课上,说到茶马古道,抿一口茶,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商队的艰辛。
这种学生饮茶文化学习体验,说实话,刚开始有些家长还担心会影响孩子注意力。可事实证明,适当地品茶,反而能让学生们静下心来,更专注地听讲。我们班的小王之前上课老走神,自从参与了品茶活动,居然能坐得住了一—用他的话说,“捧着温热的茶杯,心里就踏实了”。
不过,这茶也不是随便喝的。学校特意请教了茶艺师,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荐了合适的茶种。低年级同学以温和的花茶、绿茶为主,高年级才会接触一些发酵程度较高的茶。每节课的茶量都严格控制,毕竟醉茶可比醉酒还难受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个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活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班级的氛围。以前课间同学们各玩各的手机,现在却会围在一起聊聊刚才喝的茶,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开始研究起不同茶叶的产地和制作工艺,这可比刷短视频有意义多了。
隔壁班的李老师告诉我,他们班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自从担任了班里的“茶艺委员”,整个人都沉稳了不少。每次课前,他会提前到教室,认真地为同学们准备茶水。那份专注的神情,让他妈妈看了都直呼“不敢相信”。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有同学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提不起兴趣。学校就想了个办法,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调配花草茶,这下可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你加一点薄荷,我放几朵菊花,每个人都成了小小茶艺师。
慢慢地,品茶从课堂延伸到了生活中。不少同学回家后,会给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泡上一杯茶。有个家长在班级群里说,那天加班回家,女儿端来一杯她自己调配的茶,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乌兰浩特的冬天特别冷,教室里却总是暖意融融。或许不只是因为暖气,更是因为那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和同学们捧着茶杯时脸上那种专注又平和的神情。这样的学生饮茶文化学习体验,确实给校园生活添了不少温暖。
看着孩子们在茶香中成长,我常常在想,教育有时候不需要那么多高大上的理论。就像这样,把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日常,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