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学生品茶上课,校园茶艺学习实践
走进佳木斯某中学的教室,你会闻到一缕淡淡的茶香。这不是什么教职工休息室,而是实实在在的课堂。一群学生正围着茶具,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冲泡技巧。这种独特的“品茶上课”模式,已经成了校园里一道新鲜的风景线。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最开始是几位老师发现,不少学生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有一次,一位老师把自己泡的茶带进了教室,没想到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围着问了好多对于茶叶的问题。这一下子给了学校灵感:既然孩子们对茶文化有好奇心,为什么不把它正式引入课堂呢?
从好奇到热爱
校园茶艺学习实践课开设后,效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本坐不住的学生,在茶具面前却能安静下来,认真地温杯、置茶、冲泡。有个学生跟我说:“以前觉得泡茶是老人家的事,自己试了才知道,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他边说边给我演示如何控制水温,“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温度,差一点点,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门课可不是简单地教学生泡茶。老师们把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学科知识都融了进来。比如讲到茶叶产地,就会结合地理课上的山川气候;说到茶多酚的功效,又联系到生物课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知不觉就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门课还拉近了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现在的孩子整天抱着手机,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反而陌生了。通过茶艺课,他们开始主动去了解陆羽的《茶经》,研究各个朝代的饮茶习俗。有个女生甚至自己在家里开辟了一个小茶室,周末时会拉着爷爷奶奶一起品茶听故事。
学校的李老师告诉我,他们正在考虑把茶艺课和其他课程更深入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语文课上赏析与茶有关的诗词,在美术课上设计茶具图案。这样的跨学科尝试,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庞在茶香中专注的神情,你会发现,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悄悄发芽。这门别开生面的课程,不仅教会了他们泡茶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方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美好空间。也许,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在孩子们心中点燃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