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火车站小巷子,邻近的火车站小径

发布时间:2025-11-03 07:36:55 来源:原创内容

每次从孟州火车站出来,我总会被出站口右手边那条小巷子勾住脚步。你说它有什么特别的?倒也说不上。灰扑扑的水泥墙,几家小卖部的招牌都褪了色,可就是这么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子,偏偏藏着这座小城最鲜活的脉搏。

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张在这儿摆了二十年摊。他的工具箱永远敞着口,内胎像黑胶唱片般迭在凳脚边。“现在年轻人都不修车啦,”他拧着扳手冲我笑,“坏了就换,跟换手机似的。”可他的摊子前从不缺人——不是来修车,是来闲聊的。火车站的保安下班来喝口茶,附近餐馆老板娘跑来借扳手,刚下火车的外乡人问路,最后都变成坐在马扎上啃着西瓜的熟人。

飘着饭菜香的生活剧场

再往里走,香味就复杂起来了。清晨是油炸糕的焦香,晌午转为李家面馆的臊子味,到了傍晚,王嫂的炒锅呛起辣椒时,整条巷子都会打喷嚏。这些味道比任何路标都准确,闭着眼都能找到想去的店。王嫂的火锅店永远烟雾缭绕,她总系着那条沾了油星的围裙在门口择菜。“火车晚点的客人最爱来我这儿,”她往锅里丢进一把花椒,“说闻着这味儿,才真觉着到孟州了。”

巷子中段有家旧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先生。他的店招牌都快被雨水洗白了,可你要是走进去,能在书架间翻到八十年代的小说,还有用钢笔写着赠言的旧诗集。最神奇的是,他永远记得哪本书被哪个客人买走过。“上个月穿蓝衬衫的姑娘买走了《边城》,”他推推眼镜,“前天有个小伙子来问机械手册,说是火车站检修用的。”这哪儿是书店,分明是孟州火车站的记忆收纳箱。

巷尾总停着几辆等客的叁轮车。车夫老李爱和乘客唠嗑,他说拉过最远的客是个错过末班车的姑娘,愣是踩着叁轮送去二十里外的乡镇。“她后来结婚寄了喜糖来,”老李拍着坐垫笑出声,“说喜糖必须给‘孟州火车站小巷子的叁轮车大叔’留一份。”你看,这条看似普通的邻近火车站小径,早把根须悄悄扎进了无数人的故事里。

去年冬天巷子要改造的消息传开,修车的老张第一次提早收了摊。那几天巷子里的人都心神不宁,仿佛要拆的不是砖瓦,是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窝。后来改造方案贴在巷口——墙要粉刷,管线要埋地,但店铺一律保留。王嫂当时正炒着菜,举着锅铲就冲出来看,围裙都没解。

如今巷子的青石板换成了透水砖,墙面也刷成了米白色。可喜的是修车摊还在老位置,只是老张添了充气泵;书店的木质招牌换成了尝贰顿灯箱,但翻开书页,还是那股熟悉的霉香味。这条孟州火车站小巷子像棵老树,发了新芽,根却越扎越深。它见证着火车站的变迁,收藏着南来北往的悲欢,继续在每一个清晨,用第一锅油炸糕的香气,唤醒整座小城。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