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堂品茗体验
走进毕节某中学的课堂,你可能会闻到一缕淡淡的茶香。这不是课间休息的放松时刻,而是正式课程的一部分——同学们正围坐在一起学习茶艺。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小心地烫壶、置茶、冲泡,动作虽然略显生涩,却格外认真。
这所学校的李老师说,刚开始提出要把茶文化带进课堂时,不少人都觉得是“不务正业”。可实行下来却发现,学生们通过泡茶、品茶,反而更能静下心来听课了。“以前下午第一节课,总有学生打瞌睡。现在课前十分钟大家一起品茶,整个课堂状态都不一样了。”
茶香里的改变
高二学生小陈跟我说,他最初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挺没意思的。直到第一次完整地泡出一壶茶,看着清澈的茶汤,闻到那清新的香气,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做“慢工出细活”。“现在我家周末都是我泡茶给爸妈喝,他们都说我变得有耐心了。”
上课铃响起,茶具被整齐收好,但教室里的茶香还未散去。这堂语文课讲的是《红楼梦》中的栊翠庵品茶片段,因为刚刚亲身体验过茶道,学生们对文中描写的茶具、水质、冲泡技巧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举手发言的人也多了起来。
教导主任介绍说,这个项目最初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地的茶文化。毕节虽然不像福建、云南那样是茶叶主产区,但当地也有自己的茶山和制茶工艺。让学生从小接触这些,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培养专注力,算是一举两得。
不过,要把这件事做好还真不容易。学校专门培训了老师,还请来当地的茶艺师做指导。经费有限,茶具都是挑最基础的配置,茶叶也多来自本地茶农的支持。“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追求多专业。”负责这个项目的王老师这样说。
说来也怪,自从开展了这个毕节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活动,连班主任都反映班级纪律好了不少。以前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更多的学生会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慢慢品一杯茶,或者讨论刚刚课堂上没弄懂的问题。
窗外,远山如黛;教室里,茶香氤氲。这群少年在茶道的学习中,似乎找到了另一种成长的可能——不再只是埋头题海,而是在一斟一酌间,学会了专注与沉淀。或许,教育的意义本就不止于课本,更在于这些能够陪伴一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