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巷品茶时光
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我拐进宁波女子学院后街,瞬间被扑面而来的茶香包围。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巷,藏着叁家风格迥异的茶铺,成了我们这些学生课后最爱溜达的地方。
最里头的“清心茶舍”是我常去的落脚点。老板娘林姐总是系着靛蓝围裙,在氤氲水汽间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有次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开店,她拎起正在咕嘟冒热气的铜壶,往青瓷盖碗里注水:“你看这些女孩子,捧着书本来来往往的,让整条街都活泛起来了。”水流撞击杯壁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在回应她的话。
茶香里的年轻心事
记得去年深秋,邻桌坐着个穿米色毛衣的学姐,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注释。她小口抿着武夷山岩茶,忽然抬头问我:“你说,四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茶汤在她杯里轻轻晃荡,映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没等我回答,她自己先笑了:“不过现在这杯茶挺好喝的。”那时我才发现,原来在宁波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时光,早已成了我们青春里最柔软的注脚。
巷子中段的“云间茶铺”是去年新开的,店主是个刚毕业的学姐。她把传统茶文化和现代审美揉捏得恰到好处,茉莉花茶配手作绿豆糕成了爆款。有次碰见她正在调整橱窗摆设,嘴里还念叨着:“得让学妹们觉得喝茶不是老气横秋的事。”她转头看见我,俏皮地眨眨眼:“在学院后巷品茶时光里加点年轻元素,不是挺好吗?”
春天的时候,茶铺外摆出几张藤编桌椅。常能看见几个女生围坐着,面前摆着茶具和点心,有时讨论小组作业,有时只是漫无边际地聊天。白桃乌龙的甜香混着小姑娘们的笑声,把整条巷子熏得暖融融的。这种在宁波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日常,简单却让人莫名安心。
最有趣的是一次雨天,我躲进茶舍避雨,遇见教文学概论的老师。她正捧着粗陶杯品太平猴魁,看见我便招手:“来尝尝,这茶有兰花香。”雨点敲打屋檐的声音里,她忽然说起二十年前也常在这条街买茶:“那会儿还是老式茶馆,木桌椅都被磨得发亮。”她轻轻转动茶杯,“你们现在赶上了好时候,能把喝茶变成这么惬意的事。”
暮色渐浓时,茶铺都亮起暖黄的灯。有女生拎着刚买的茶叶匆匆往宿舍赶,裙摆带起几片落叶;也有不着急的,还坐在窗前慢慢品着最后一泡茶。林姐开始收拾茶台,铜壶里的水仍咕嘟咕嘟响着,像在诉说未完的故事。这寻常的学院后巷品茶时光,或许很多年后,会成为我们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
走出巷口前我回头望,路灯已经把石板路染成蜂蜜色。明天下午没课,大概还会来喝杯茶吧——这样的念头突然冒出来,带着令人安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