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陌陌上怎么知道是做小姐的,陌陌如何识别特殊职业者
最近和朋友聊天,说起太原的夜生活,话题不知不觉就绕到了陌陌上。有人半开玩笑地问了句:“你们说,在太原用陌陌,咋知道哪些是做小姐的?”这话一出,饭桌上顿时安静了几秒,然后大家都笑了。其实这个问题吧,不少人心里都嘀咕过,只是不太方便明说。
说实话,陌陌本身是个正经的社交软件,上面大多数用户都是普通人。但是呢,就像任何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一样,难免会混进一些特殊职业者。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现象,当然不是教大家去做什么,而是了解了解,心里有个数。
那些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
这类用户的资料通常有些共同点。比如头像,往往是那种特别精致的自拍,衣着比较暴露,神态也显得过于成熟妖娆。昵称可能直接带有暗示性,或者用一些特殊的符号代替。个性签名更是直白,动不动就是“晚上无聊”、“求大哥照顾”这类话术。
我有个在太原做销售的朋友说过,他经常用陌陌联系客户,久而久之就能一眼分辨出来。他说,正常女生聊天会比较自然,而特殊职业者往往叁句话不离钱,开口就是“发红包”、“请吃饭”,或者直接问你要不要“服务”。这种直奔主题的聊天方式,实在是太明显了。
另外,她们的朋友圈也很有特点。照片永远在不同的酒店房间,或者办迟惫、酒吧之类的场所。而且发的照片都特别挑角度,刻意展示身材,配文也是那种暧昧不明的句子。
陌陌如何识别特殊职业者
其实平台方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一整套识别机制。比如,系统会监测账号的聊天内容,如果频繁出现“多少钱”、“包夜”这类敏感词,这个账号就会被标记。还有,如果一个账号短时间内被大量举报,或者频繁添加不同好友并发送相同内容,系统都会自动识别为异常行为。
我认识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做技术的朋友透露过,现在的识别系统都很智能了。不仅能识别关键词,还能分析聊天模式。比如说,正常用户聊天是有来有往的,而特殊职业者的聊天往往像在背剧本,内容机械重复,缺乏真情实感。
不过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人也会变着法子规避检测,比如用谐音字,或者发语音。这就让平台的识别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需要不断更新算法。
说起来,在太原这样的城市,夜生活丰富,这类现象确实存在。但咱们普通用户,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别看着头像漂亮就昏了头,万一遇上诈骗的,或者更糟的情况,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有个同事就遇到过这种事,刚开始聊得挺好,结果对方突然开始要钱,说什么见面需要诚意金。幸好他及时反应过来,直接拉黑处理了。后来他和我们说起来还心有余悸:“差点就上当了啊!”
说到底,网络社交还是要保持清醒。无论是找对象还是交朋友,真诚最重要。那些上来就谈钱的,十有八九都不靠谱。咱们在陌陌上聊天,最重要的是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轻易透露住址、工作单位这些信息。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识别特殊职业者都变成了一门学问。不过说到底,这都是平台该操心的事。咱们普通用户嘛,就当多了解个社会现象,心里明白就行。毕竟网络世界虚虚实实,擦亮眼睛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