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喝茶上课群,蚌埠品茶学习交流圈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问,咱们蚌埠有没有那种能一起喝茶聊天、顺便学点东西的小圈子?这一下就让我想起自己参加过的“蚌埠喝茶上课群”。说起来挺有意思,最开始我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茶友群呢。
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一个雨天的周末。本以为天气不好来人会少,结果推开茶室门发现坐了十几个人。有个大姐正端着茶杯说:“这泡桐木关正山小种啊,蜜薯香特别明显。”她看我站在门口,立刻招手让我坐下,顺手给我倒了杯橙红透亮的茶汤。那股温暖甘醇的滋味,到现在都忘不了。
茶香里的知识分享
其实这个蚌埠品茶学习交流圈,早就不是单纯喝茶的地方了。上个月他们搞了个“茶叶冲泡技巧小课堂”,教大家怎么控制水温和时间。李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说:“绿茶不能用沸水,80度左右刚好,不然就把嫩芽烫坏了。”他让我们轮流上手试试,我第一次把龙井泡出了鲜爽的豆香,那种成就感,比中了彩票还开心。
群里老茶客王叔特别有意思。有次他带了一泡老白茶来,神秘兮兮地让我们猜年份。大家猜什么的都有,最后他哈哈大笑:“这是我五年前存的白牡丹,现在药香都出来了。”接着就开始讲白茶“一年茶、叁年药、七年宝”的讲究,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蚌埠喝茶上课群居然还有年轻人来讲茶艺。上周末来了个90后茶艺师,教我们现代茶饮的创新搭配。她说现在年轻人喜欢冷泡茶,可以在茶里加些水果和花草,“既保留了茶的本味,又多了层次感”。我们现场做了蜜桃乌龙冷泡茶,清爽的口感特别适合夏天。
其实参加久了会发现,这个圈子最打动人的不是茶有多贵,知识有多高深,而是那种互相分享的氛围。就像上周叁晚上,新来的小张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她分不清生普和熟普的区别,大家非但没有笑话她,反而纷纷拿出自己带的普洱茶样,让她对比着喝。陈哥还特意回家取了两种茶饼,指着叶底教她辨认:“生茶叶底鲜活,熟茶经过渥堆发酵,颜色偏红褐。”
现在这个蚌埠品茶学习交流圈已经成了我每周必去的地方。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坐在茶席前看着热水缓缓注入盖碗,茶香慢慢飘出来,心就静下来了。前几天还有个朋友说,自从加入了这个喝茶上课群,居然把喝饮料的习惯改成了喝茶,连体检指标都正常了不少。
要说这个群给我最大的收获,大概是认识了一群既懂生活又爱学习的朋友。我们不光喝茶,还会交流读书心得、生活经验。就像老李常说的:“茶要慢慢品,生活也要慢慢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能找到这样一方小天地,确实是件挺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