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为何光说不练的足浴店
最近路过泊头几条街,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条街上足浴店开了四五家,霓虹灯招牌一个比一个亮堂,门口贴的优惠活动琳琅满目,可仔细瞧瞧,每家店里都冷冷清清的,搓脚的老师傅坐在沙发上打瞌睡,前台小妹抱着手机刷短视频。这就怪了,明明每家都在吆喝"开业酬宾全场五折""资深技师团队坐镇",怎么实际操作起来就雷声大雨点小呢?
宣传说得天花乱坠,进店完全不是味儿
上周叁我特意进了其中一家探个究竟。刚推门就被前台热情包围,说现在办卡充1000送500,还附赠全身经络调理。等我真掏出钱包想体验最基础的足疗,她却面露难色:"真不巧啊先生,我们的金牌技师今天都排满了,要不您试试新来的学徒?"看着角落里玩手机的黄毛小伙,我只好摆摆手退出门店。这泊头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的毛病,算是亲眼见识了。
后来跟住在附近的老街坊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店面多数是跟风开的,见别人搞足浴赚钱就仓促上马,根本没琢磨透服务行业的门道。有个老师傅说得实在:"他们以为挂个招牌就能来钱,连最基本的技师培训都没做完就急着开业,这不就跟煮夹生饭似的嘛!"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仔细想想,这种光说不练的足浴店在管理上确实存在硬伤。比如有家店同时推出七八种套餐,从传统足底到泰式厂笔础应有尽有,可实际上连像样的精油都备不齐。有顾客反映说做项目时经常被推荐加价升级,等真的同意加钱,又被告知"相关设备今天检修"。这种落差感让不少顾客去过一次就摇头,转头跟亲戚朋友吐槽:"可别再上当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店铺在社交媒体上倒是格外活跃。天天发精心修饰的店面照片,还搞转发抽奖活动,评论区里却总能看到老顾客的吐槽:"图片仅供参考""实际服务缩水叁成"。有次我亲眼看见经理在回复差评时写道"我们会改进服务质量",结果隔周再去,发现连最基本的穴位按摩都偷工减料,足疗时间从60分钟悄悄缩水到40分钟。
其实街角那家"老陈足道"就做得挺踏实。人家从不搞花里胡哨的宣传,老师傅二十年如一日地研究足底穴位,熟客带新客渐渐把生意做红了。有次听老陈边捏脚边聊天:"这行当啊,就像煲老火汤,得沉下心来慢慢熬。那些老想着走捷径的,最后都把自己路走窄了。"这话放在泊头足浴店现状上,还真是一针见血。
现在每次经过这些霓虹闪烁的店面,总会想起小时候老家磨豆腐的石磨。转得再快不出豆浆也是白搭,倒不如稳当当地添豆子、加水,实实在在地磨出醇香。这些足浴店要是能明白这个理,把"为何光说不练"的毛病改改,或许真能把这行当做得长久。毕竟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谁在认真做事,谁在虚张声势,时间久了自然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