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相近的价位情感故事
站前小旅馆的灯光
双辽火车站对面有条老巷子,巷口总亮着两盏昏黄的灯。那是家叫“悦来”的小旅馆,招牌上的霓虹缺了笔画,看着像“说米”。王大海把叁轮车停在巷口,盯着那灯光看了好久,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发软。
这是他跑完半个月货运挣来的。原本说好这五百要给女儿买新书包,可下午接到那个电话时,他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你一个人在外头,别太省着”,老婆在电话里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可她已经走了叁年。
巷子深处飘来炒菜的香味,是青椒肉片,和他老婆以前常做的一个味。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漆皮脱落的玻璃门。
五百块能买什么
前台是个涂着艳色口红的女人,头也不抬地玩手机。“钟点房八十,过夜一百五。”她的声音像生锈的铁片刮在水泥地上。王大海张了张嘴,话卡在喉咙里。
“我...我找小梅。”
女人终于抬眼,上下打量他沾着机油的工作服,“她今天没来。”停顿片刻,又补了句,“小芳在,一样的价。”
王大海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不是真要找什么人,只是...只是太累了。这五百块钱,在双辽这种地方,能做什么呢?去高档馆子吃两顿饭?买件像样的羽绒服?或者,像现在这样,找个能说说话的人。
楼道里传来电视声,是地方台的天气预报。“明天晴,南风叁到四级。”这声音让他想起以前跑车,老婆每晚都会发短信告诉他明天的天气。那些短信他一直没删,哪怕换了叁个手机。
最终他还是转身走了。推开门的瞬间,冷风灌进来,他打了个哆嗦。
另一盏灯
巷子另一头有家面馆,叫“老李牛肉面”。王大海走进去,要了碗最便宜的素面。老板娘认得他,“王师傅,今天收工早啊。”
“嗯,活儿干完了。”他应着,目光落在墙上贴的便条上。各种笔迹,有找拼车的,有出租房子的,还有张寻人启事,照片上的老人笑得慈祥。
面端上来时,老板娘多给了个荷包蛋。“送的,”她说,“看你脸色不好。”
热汤下肚,身子暖和起来。王大海和老板娘聊起来,说今天是他结婚十五周年。说女儿在老家考了第一名。说那五百块钱,他最后还是舍不得花出去。
“人这一辈子啊,”老板娘擦着桌子,“最贵的是情分,最贱的也是情分。”她丈夫前年工伤走了,留下这间小店和一堆债。
王大海离开时,悄悄把一张一百块钱压在碗底。走出面馆,他回头看了眼,那盏白炽灯的光比旅馆的温暖多了。
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就这两天,”他说,声音有点哑,“爸给你买了个新书包,红色的,你喜欢吗?”
巷子很长,但他的脚步变得轻快。五百块钱还在兜里,但它已经不是来时的那个样子了。在双辽这样的地方,人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寻找着各自的温暖。而真正的双辽附近500块钱的爱情,或许就藏在那碗加了荷包蛋的热汤面里,藏在陌生人短暂的关怀里,藏在每个普通人都懂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