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到位
最近在本地论坛上看到个热帖,标题挺扎眼——"南康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到位"。刚开始我还琢磨,这年头叁百块能请人做什么?没成想随手一刷,发现这类服务在校园里已经悄悄火起来了。
校园里的"即时帮手"
我家楼下理发店的王姐前两天就体验了一把。她闺女期中考试好几门不及格,正发愁找不到人补课。隔壁文具店老板推荐了个大二学生,说是什么"南康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服务。王姐试探性地约了周末辅导,结果那孩子提前十分钟就到家门口等着了,还自备了练习题和知识点梳理图。
更让王姐惊喜的是,这学生不光讲题细致,还能跟闺女聊大学生活。小姑娘现在学习劲头特别足,说以后也要考学长那所大学。王姐逢人就夸:"这叁百块花得真值,比培训班一节课还便宜!"
其实细想之下,这种服务受欢迎不是没道理的。现在家长工作都忙,临时有事要出门,孩子没人看管;家里老人突然不舒服,得赶去医院;甚至逢年过节要大扫除,自己实在抽不出空...这些突发状况,正好需要这种灵活机动的帮手。
年轻人的"斜杠"尝试
我表弟就在做这个。他说身边加入"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到位"队伍的同学越来越多。周末帮社区老人教手机使用,给小学生辅导作业,偶尔还接些活动布置的零活。有次给新开业的奶茶店发传单,他穿着玩偶服跳了半天舞,店主直接包了五百块红包。
"其实不在乎挣多少,"表弟挠着头说,"就是想试试自己能做什么。上次帮一个创业团队做市场调研,才发现课堂上学的东西真能用上。"他现在手机里存着五六个微信群,都是不同类别的服务需求。不过他们也立了规矩:超出能力范围的不接,违反校规的不接,通宵熬夜的也得慎重。
这种模式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的邻里互助。张家修房李家帮厨,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更规范的服务交换。有些细心的学生还会准备服务反馈表,结束后请客户简单评价,既积累经验又能及时改进。
当然也有人担心影响学习。表弟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考试周基本不接单,平时晚上最晚工作到九点。毕竟学生的本分还是读书,这点大家都清楚。
前两天路过社区服务中心,正好碰见几个学生在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满头银发的陈奶奶举着手机拍短视频,乐得合不拢嘴:"这些孩子比自家孙子还有耐心!"阳光照在年轻人汗津津的额头上,那种蓬勃的朝气,恍惚间让人看到另一种形式的"教学相长"。
或许这种服务最珍贵的地方,不在于明码标价的叁百块钱,而在于搭建起一座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年轻人在实践中打磨技能,社区居民获得便利,这种双向奔赴,或许比单纯的经济回报更有意义。